葛茂昱
摘 要:職業能力即綜合職業能力,廣義的職業能力包含了職業范圍內相關的能力素質總和,它是以滿足人的成長發展為目的,涵蓋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以及參與社會工作等活動的就業和終身發展所需的非專業知識、能力的總和。隨著社會對于高素養技能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需求以及新時期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首先論述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內涵分析,然后就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給出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問題;策略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定向高素養專業人才培養的社會重任,是一個國家高素養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以及能否滿足我國社會建設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暴露了諸如社會認知度不高、地位層次較低、校企合作不足、國際化程度不夠深入等問題和缺陷,其中最核心的就體現在學生職業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育水平。由此,進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策略和實踐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內涵
談到職業能力,當前較為有代表性的觀點來自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美國勞工部21世紀就業技能調查委員會(SCANS)發表的《美國21世紀事業對學校的要求》的調查報告,被稱為SCANS標準,即三大基礎,能力基礎、思維基礎以及素質基礎,五種能力涵蓋了諸如制定目標、信息網絡操作技術、團隊合作與交流以及工作應用技能選擇等柔性技能總和。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引領下的經濟全球化、更新更好的思維理念的加速傳播,使得勞動力市場對于職業勞動者的能力重視不僅僅局限于動手能力、理論知識,更側重于包括工作以及成長發展的態度和包括敬業精神、協作精神、溝通意識等非專業知識和能力的細致考量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構成應該包括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基本職業能力和以完成職業工作為目標的綜合職業素養兩個層次的內容。其中基本職業能力是從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關鍵,是學生就業中不可替代的關鍵能力。而綜合職業素養本身來說具有遷移性,與基本職業能力無關。其包含了任何職業發展必備的通用能力,諸如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解決實際工作為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業創新能力等。基本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是一對相輔相程的關系,兩者合力共同成為新時代用人單位職業能力考核的重要標準。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學生職業能力定位模糊,培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究其緣由,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時間較短,關于高職、高職人才培養以及學生職業能力等相關的理論研究尚處在持續探索階段,由此造成部分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上表現出人才培養規劃的缺失,很多高職類院校仍然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作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部,另外,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抄襲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由此造成了職業教育方向偏差,導致特色不凸顯,職業能力培養不全面等問題出現。
(二)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職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直接參與者,由此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職業能力成為影響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現階段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職業能力培養上存在的問題包括,首先,關于職業能力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上。很多專業課教師依然把職業能力等同于基本職業能力,而沒有看到基本職業能力僅僅是當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一部分。其次,高職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缺乏。由于高職規模辦學以及大部分高職都是從中職生格而來的,所以高職學生數量以及為數不多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成正比,特別是由于高職教師在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問題,高職引入高素養教師的效果不甚理想。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優化策略
(一)明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定位,提高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視程度
高職院校關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一定要融入高職的辦學宗旨,確立學生職業能力的定義、構成、內容、以及各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并依據根據當前人才市場需求,密切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四者關系,從學生本位理念出發,以教予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理念、通識教育,創新教育模式。調整高職教學偏重技能忽視人文德育的課程教學安排,致力于突出實踐教學的職業教育特色,把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職業道德等綜合職業素養培養融入到日常的實踐教學中來。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積極革新理念,拓展新知。提高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知識,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規劃上確立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地位,細化相關的能力培養目標。與此同時,在對全校教師進行定向培訓過程中,輔助以演講、聘請專業學者、優秀教師等進行知識講座和經驗交流活動等形式提高教師對職業能力的認識,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舉辦學校專業教師教學比賽,助力教師革新理念,創新適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既是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同時也是引入新知識、新理念和對接社會人才需求的重要窗口。由此,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機制創新,密切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把自身的教師帶到企業,把企業的優秀職工帶入學校,是雙師型教師培育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黃慶兒,劉曉.基于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的高職實訓課程優化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8(04):52-56.
[2]劉東旭.以職業素養促進高職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1):72-74.
[3]黎智,李康裕.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