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薇 韓立 何黎
摘 要: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實用型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基層的實用型的管理人才,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學也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教育。《設計造型基礎》是該職院校設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性的課程,相當于設計專業的啟蒙課程,是設計專業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對后續專業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設計造型基礎》的學習,要與專業對應的社會職業掛鉤,能夠結合行業企業的具體情況來設計課程,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討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的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為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
當前,大學生畢業人數逐漸的增多,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一致都是近幾年的研究的對象,高職院校如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性人才一直都是高職院校探討的問題,在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增加,高職院校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設計造型基礎》的高職院校課程設計,基本上是參考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和方法,雖然隨著改革的深入,不斷的挖掘符合高職學生的發展的課程,到那時還沒有完善,《設計造型基礎》學習的效果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還需要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人才目標以及社會的發展和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課程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創新發展。
一、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
《設計造型基礎》,是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其內容包括了造型的基礎、造型的形態以及造型的色彩等等,介紹了中國傳統造物藝術以及現代設計理論基礎等,這一課程主要介紹的就是設計造型基礎的基本原理和設計造型基礎的創作原則。高職院校學習的實踐為三年,第三年基本上都是在崗實習,與本科的四年制不同,所以本科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對于高職學生是不合適的。
高職院校的學生選擇設計專業,大部分的學生不具備專業基礎,而《設計造型基礎》就是針對設計專業學生專門開設的基礎性課程,培養設計基礎能力。《設計造型基礎》課程任務就是讓高職的學生能夠了解掌握設計造型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設計造型基礎》課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設計思維,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背景
高職院校對于設計專業從建國初期就已經開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設計專業增多,也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設計類專業。在新時期,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提出了改革要求,隨著改革的深入,課程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計算機進入高職院校,利用計算機教學是當前教學的主要方式。特備是設計專業,涉及到很多的圖片繪制,利用計算機,是設計教學更加方便,提高了效率,但是在實際的高校中,課程中對計算機的應用還停留在課件的制作,沒有把設計專業真正與計算機融合。再則,《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開設,是為設計專業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那么對于《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學習也要與后續的課程緊密相連。但是很多的高職院校設計專業在對課程的設計的時候每一門課程都是獨立的,都按照學院的設施設計課程,導致課程與課程之間沒有了聯系,學生也就認為設計類專業都是獨立的課程,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理解和在一起。在對《設計造型基礎》課程設計也是一樣,所有的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會學習這一門課程,但是學生學習的內容方式都是一樣,當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并沒有發現這一門課程與自己后續的專業型課程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也就實現不了為設計專業打基礎的作用。
在當前信息網絡時代,改變了社會的發展形式,形成了發展的新時期,對于設計行業也是一樣,企業對于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地改變。新時期的設計專業都是借助先進的高新技術操作,包括了包裝策劃與設計、廣告設計以及平面設計,都有對應的設計軟件,比如CAD對于家具設計等基本的設計軟件。而且這些設計軟件操作簡單,效率高,在社會企業對于設計人才基本的要求及時能夠掌握多門設計軟件的應用。高職院校面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計的時候也要重視對高新技術的應用,滿足社會發展。對于《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興趣要重視學生實際發展,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三、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措施
(一)正確認識高職院系的《設計造型基礎》課程內容
進行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首先認識到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對于《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學習,主要就是在短時間掌握設計造型的基礎能力,要探索《設計造型基礎》對對應的專業課程的聯系,就如《設計造型基礎》與對應的包裝策劃與設計、家居設計、工業設計聯系是不一樣的,要結合專業的特點展開課程設計。對不同設計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要有所區別,不能一個學校的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造型基礎》課程內容涉及都是一樣。要結合專業的特點展開課程設計。就包括了設計心理學設計情緒,建筑設計和服裝設計就有明顯的差距,所以就要根據專業的特點設計課程的內容。對于建筑設計,課程內容要與擴展到建筑方面去,包括了建筑欣賞以及建筑結構等。
(二)在互聯網時代下《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
1.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改革
在互聯網時代,要實現現代化的教學,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利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代替單一的PPT多媒體教學和黑白粉筆教學。在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不斷的豐富擴充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像是微課建設,情景教學都可以適用到課堂中,體現出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另外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建設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的建設。合理的使用網絡工具,像是微信、QQ等,構建移動學習環境,就說微信,是當前主要的一個社交工具,基本上每一個手機上都有微信,構建微信學習平臺,打破傳統的固定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的多元互動。
2. 構建移動學習平臺
構建網絡的教學系統設計開發教學管理、自主學習、課程教學、學習評價以及學習互動等為一體的教學系統,有利于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有利于教學管理,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課程,能夠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創造性的思維,具備基本的設計功能.在發展的新時期,就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根據當前學生的發展建立移動學習平臺,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在移動學習平臺上實現溝通,實現智能化的學習。設計一些實際的操作讓學生自行的去挖掘設計造型中的知識資源,形成自己的創作靈感。這樣的實踐教學是需要和理論教學結合的,而不是理論教學之后單獨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習的理論經過實踐的驗證,讓學生真正掌握設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
(三)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實現《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
學習《設計造型基礎》,要來接當前社會設計行業的發展,那么對于課程的設計也要滿足社會的發展,企業的實際需求。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崗位適應情況,根據設計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生產,將產業與教學培養連在一起,互相促進,產業發展與專業建設融合,生產實踐與教學實踐融合。針對 《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改革,就要實現一體化教學,特別是里面涉及到的造型中的形態認知和色彩要素,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訓基地,深入實際的企業,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同時可以讓企業的而相關專業認識來進行授課,讓學生去了解社會的實際需求,構建自己的設計思維。特別是崗位的認知和企業所應用的相關設計軟件,能夠讓學生從實際的崗位要求出發進行學習,創建實訓室。這樣的一個產教融合的形勢下,建立校企合作平臺,根據行業企業的實際發展要求來改變課程,把《設計造型基礎》每一節的內容都能夠結合實踐去教學,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在發展的新時期,高職院校面對社會發展到新形勢,社會設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必須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文章探討《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的改革,從擴展課程內容,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的創新,建立校企合作,改變課程的目標。同時高職院校也要不斷地而結合自身的情況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創新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提高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陸斐然.藝術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探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2(10):130-132.
[2]楊淑.淺談藝術設計造型基礎課程理念改革的必要性[J].藝術科技,2015,28(10):281-282.
[3]張海彬.設計專業造型基礎課程的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
[4]郭靜.高職高專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改革初探[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07):38-39.
[5]劉卓. 高職院校設計造型基礎課程教法的應用與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0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