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小學 新疆阜康 831500)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強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數學學困生的發展一直是我長期關注和探討的課題。現結合我多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探索與實踐談談一些成功的做法。[1]
2016年秋季我接了六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共有學生97人,五年級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及格學生只有35人,不及格的有62人,平均50.56分,我看到這個成績,心中非常郁悶,一群學困生,怎么教從哪里下手幫這些孩子脫困呢?為此專門抽出一節課,給學生們講中國現在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并讓孩子們展望了一下他們的未來,并討論他們現在的這種學習狀態,10年以后能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能不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通過討論孩子們意識到沒有知識將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淘汰。從現在開始我們怎么做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呢?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說到學習孩子們立刻蔫了,說數學太難了,聽不懂學不會,我說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只是學習習慣沒有養好,基礎太差,老師幫你們,有信心嗎?但必須遵守以下幾點要求。1、上課鈴響必須進教室。2、上課有問題必須舉手。3、作業必須按時交。4、上課必須認真聽講。5、不會做的題可以問老師。[2]
根據課型選擇不同的有趣的方式引入新課,立足于教材,反復鉆研教材,理清前后知識間的聯系,突出教學重點,緊抓主干,突破難點。同時,仔細分析例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說解題思路,如果說不上來,老師說一句,學生說一句,時間一長,學生慢慢就會說,每天都堅持這樣做,雖然浪費了時間,但培養了孩子說的能力,思考的習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雖然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這些孩子能安靜地坐在教室,但并不表示能用心學習,每個班每天都有十幾個學生不交作業,或者交空作業本,問他們為什么不交作業,孩子們的回答“不會做”問家長們看你們的作業了嗎?大多數孩子說“沒有”或者說“我媽不會,我爸不會”。針對這種情況,我給不寫作業的孩子和作業亂寫的孩子的家長一一打了電話,達成共識,家長必須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能講的要給孩子講,講不了的第二天我來講,我每天利用早讀、午讀,自習課給孩子把練習冊中的不會做的題一一解決.
些孩子之所以成為學困生,第一、學習目的不明確。第二、貪玩造成學習困難。第三、知識斷層。第四、學習習慣差,依賴性大,產生惰性心理。第五、自信心不足,理解能力比較緩慢。由于知識斷層,知識缺漏也就越積越多,上課聽不懂,更本不想聽,對數學毫無興趣。針對現狀,一邊學習新知,一邊查漏補缺,就每天所學新知中出現的舊知,如概念、公式、單位之間的進率,統統給孩子們整理出來,寫到黑板上,并把概念的意義,公式的推導,單位之間的進率一一給孩子梳理清楚,之后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記住,并默寫,默寫不過關的再背再默,直到孩子全部過關,新知也一樣,概念公式要求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默寫出來,天天堅持,一個單元學完,再把這些概念分類默寫一遍,就現在學的數學題,孩子就會根據這道題的信息想到有關概念、公式來解決問題。
計算教學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我們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由于知識斷層,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太差了,我說“孩子們看看自己的作業,找找錯的原因,同學們說了各自的看法,一致認為只有查漏補缺,才能提高計算能力,這是一個好辦法。我把兩個班的學生按從高分到低分搭配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長由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承擔,我每天根據新課出現的舊知講一種小題型,講完后學生練兩道題,每天黑板上再出4道相同題型的題,學生寫在一個新的數學作業本上,組長的由我來改,組員的由組長來改,發現問題組長反饋給我,我再給學生做進一步講解,就這樣練完一個大知識點,我們就小考一次,考完把分數立馬公布到微信群中,讓家長看到他們孩子的進步,增強家長幫孩子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增強孩子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于很多孩子數學成績不太理想,為了讓孩子有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孩子一起認真讀題,少則一兩遍,多則三四遍,弄清題目的基本意思后,再讓學生說出題目的具體思路,根據梳理的數量關系,從而列出關系式。只列式、不計算,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只列式,學生的心理壓力小得多,做題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而學生也樂在其中。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客觀的、具體的、真誠的。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來,客觀的評價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每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家長滿意,孩子們高興,我很知足。最后,借用一位詩人的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我知道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共同奔赴成長的征程上,我會一直認真塌實的努力著、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