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升學
(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中心中學,江蘇 徐州)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和寫作一樣:開頭很重要,中間要具體,結尾要精彩,開頭和結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如余。課雖終而意無窮,它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空間,它引領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它讓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陷入深深的思索和反思之中。
精彩的結尾有嚴格的要求,它首先應該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從而逐步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跨越文本,給學生一個更大的視覺和思維空間,促使學生帶著更多的思考去感悟生活,去感悟人生。課前學生的思緒是紛繁的、雜亂無章的,甚至對課文的理解處于無助狀態。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主要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進而在老師的引領和點撥下學生走向柳暗花明,獲取新的發現和感受,最后向課文更深處漫溯,做到課雖盡而意未盡。
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結課環節,致使學生的許多困惑最終沒有得到解決,課堂也就失去了意義。可見結課處理是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結束語,與導入一樣,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前后呼應,才能完整地體現一節課的教學藝術魅力。所以,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仔細研究文本,把握學生的“結課心理”,因勢利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尾環節,徹底清除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產生的障礙,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讓結尾成為課內與課外聯系的橋梁,成為學習的新起點。
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筆者重點介紹以下四種常用的結課設計方法:
這種結課常用于每課教學內容授完后,教師引導學生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對該課教學內容的要點、重點和難點所做的一種總結。如講授完朱自清的《春》一課,老師就引導學生總結,并進一步明確:(1)我們在這節課里學習了有關春天的幾幅圖畫,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畫呢?為什么?(2)同學們再想一想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3)如果讓你再來寫一下春天,你是不是有內容可寫了呢?換寫秋天呢?老師用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了課文的重點知識,又通過疑問反饋掌握難點。
《皇帝的新裝》一課,筆者這樣總結:(1)學完這一課,我們知道了兩個騙子為什么能夠行騙成功?騙子是怎樣的人?(2)皇帝和大臣為什么被騙?皇帝和大臣又是怎樣的性格?(3)課文結尾讓一個小孩說出真相,有什么用意呢?這樣的結課,不僅對知識做了概括性總結,而且使教學內容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和立體化。
這種結課形式是指教師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求知欲望,相機誘導,直接或間接地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根據教學要求而設計一些探討性問題,從而推動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索下去,為下節課做好準備。例如,《社戲》第一課時結束時,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如下探討性問題:看社戲是怎樣提出來的?是怎樣有條理地展開記敘的?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歸途中,可寫的事情很多,為什么作者詳寫了“偷羅漢豆”的情節?深夜歸航部分的景色描寫和去時的景色描寫為什么會不同呢?不言而喻,這正是學生學習了第一部分內容之后必然要提出的,這既是教材的重難點,也是學生急于弄明白的問題。教師抓住這幾個問題,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要求,為上好下一節課奠定了基礎。
有些課文結尾很含蓄,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那么結課時也適用激發思維的方式。例如教《最后一課》,結束時設疑:韓麥爾先生對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有著深沉又熱烈的愛。法國的戰敗,使韓麥爾老師失去了教授法語的權利,我們想象一下最后一課結束后,愛國的韓麥爾老師會繼續做些什么呢?寥寥數語,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喚起了學生對韓麥爾先生命運的關注,引發了課后的大討論甚至辯論,更有學生索性寫出了課文的續篇——秘密開班,傳授母語;投筆從戎,保家衛國;身陷囹圄,寧死不屈……這些自發的討論探究,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據說陳景潤獻身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源于中學時他的數學老師在一節課結尾時介紹了一句“這是王冠上的一顆明珠”。所以,教師應該在懸念式結課設計上多花一點心思。
教課文《送東陽馬生序》,我先讓學生圈點勾畫解決生字詞,帶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之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贈序的緣由和目的是什么?從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在結束《出師表》一課時,我特意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諸葛亮這個人物不但受到歷代統治者的贊頌,也受到歷代勞動人民的喜愛?”
像這樣,在結束課文后,老師故意設計一些啟發性問題而不做解答,更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也能激發學生課外尋求答案的欲望。
教師結合課文內容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引向生活,引導學生自主自覺開辟語文學習的第二課堂,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語文學習能力。
《說和做》一課最后引導學生討論:我們現在還要不要聞一多精神?聯系實際說說哪些情況下我們必須大膽說?哪些情況下我們必須勇敢做?這種結課設計自然而然地給課內外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橋梁,促使學生拓展知識、擴大視野,更使學生學著深入思考、理性分析。
當然,結課設計的形式遠不止這些,常用的還有朗讀背誦式、練習考查式、鑒賞評價式等等,都說教無定法,只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心理,結合課文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結尾,達到預期效果,就是好的結課設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