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永通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中學,廣東 東莞)
學校教育的目的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但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卻往往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導致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中的難點沒能有效突破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章就含有較多抽象、理論性又強的概念,如萃取、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等,這些知識對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選修4中化學平衡、電化學等內容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想象力。教學難點無法突破,會使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大為降低,從而影響化學的學習效果。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憑借其容量小、針對性強、靈活性好等特點,運用于教學,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有著重要的作用。
(1)微課的選題原則
在選題上,教師主要以高中化學教學上的重難點知識為題;另外還需對所教學生學情進行詳細分析,以一些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典型例題為微課開發的題材。如,陌生情景下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這是高考常考點,也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生也難以真正掌握。在此,教師可以錄制兩個微課,一個是復習氧化還原反應基本知識。另外一個是陌生情景下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步驟與技巧,并結合典型例題講授如何分析情景,從而獲得解題的信息。對于氧化還原知識掌握不好的學生可以先學習第一個微課,夯實基礎,為難點突破作好知識準備。而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跳過第一個,直接進入第二個微課的學習。
(2)微課的制作要求
微課的制作要充分體現其針對性強、易于傳播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滿足學生的需要。為了更加有效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錄制微課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選修4《原電池》一節中,如何理解帶有鹽橋的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若僅憑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這時可以在微課里插入動畫,模擬展示電子的移動、鹽橋中陰陽離子的移動等,給學生展示帶有鹽橋的原電池工作的微觀世界,在這樣生動有趣的視頻畫面中,能充分抓住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結合實際,筆者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難點突破的應用方式主要有兩種: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難點突破模式、微課嵌入常規課堂教學教學難點突破模式。
(1)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難點突破模式
首先,學生在課外觀看教師錄制好的微課進行自學,并完成課前任務,提出和記錄學習疑難和困惑,可以通過交流平臺進行交流解決部分疑難問題,課前無法解決的難點提交到課堂上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教師再適時加以指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這種模式一方面讓學生提前有個知識準備,能夠讓學生有準備地聽講,從而降低難點的“重心”;另一方面有效避免課堂時間不足,教學難點突破效率不高的局面。
(2)微課嵌入常規課堂教學的難點突破模式
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突破難點。這種模式對于抽象類知識難點突破方面甚為有效。如,在對化學反應的微觀原理剖析過程中可以采用微課進行展示,將抽象的知識以更直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處理容易化解難點內容,減輕了抽象知識對于學生的思維壓力。例,在人教版必修2學習乙醇的催化氧化成乙醛這一知識點時,這反應機理是怎樣?乙醇如何通過斷鍵成鍵生成乙醛?對于初學習有機模塊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剖析乙醇的分子結構(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動手拼乙醇分子球棍模型),讓學生了解乙醇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微課展示這一反應的斷鍵與成鍵方式,同時,教師適時控制微課暫停鍵,稍加語言上的點撥,就讓學生輕松地掌握反應的本質,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微課直擊待解決的難點,目標明確,主題鮮明,且時間不長,通常為5~8分鐘,符合時代的特點,不會覺得是負擔。且學生在課外的學習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安排,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可以選擇性觀看,或忽略;接受能力較差的,可以反復播放直至對難點突破。
運用微課輔助教學,這種模式可以使學生角色發生改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特別是在課外微課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去構建知識,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教育需要交流,知識的傳遞需要思維的碰撞。而微課運用于教學,能有效促進交流。學生觀看微課資源后,會產生疑問,學生可以通過交流平臺或者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師生交流或生生交流。無論運用哪種模式,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提出交流的問題大多為較深層次的,在經過思維的深度碰撞下,智慧的火花會更艷麗。
將微課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在教學難點突破上有著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能促使教師優化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地學,使難點不再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