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聰
(縉云縣縉云中學,浙江 麗水)
生活在信息時代,人們普遍認識到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對于生活越來越重要。掌握信息技術會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這就要求學校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新課改的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不斷改革,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成為教師共同研討的問題。
眾所周知,高中生面臨著人生的大考——高考,學校、家長、社會和學生本人都對高考極大地重視,新課改下,高考也隨之改革,實行七選三的考試模式,將信息技術納入高考的選擇范圍之內,信息技術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新課改下出現了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力不從心的現象,導致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雖在進行,卻依舊存在問題:
現代科技的普及,給信息技術教學一個錯覺——沒有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是零基礎。但現實情況是,這些經過中考考到高中的學生,由于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和不同學校,這些不同導致其中有些孩子并沒有接觸過電腦,對電腦操作原理不甚了解;有些學生雖然接觸過電腦,或原來初中已經開過信息技術的課程,但他們的基礎知識也是參差不齊的。進入高中后教師若對此種現狀認識不清,對學生缺乏了解,就很難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
新課改首次將計算機納入高考范圍,選擇計算機作為考試科目的學生也有很多,但教師還在沿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單一地傳授知識,學生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下逐漸對信息技術失去興趣,不愿意學習信息技術。新課改讓高中教育更加重視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課時普遍增加,但信息技術教師對待突如其來的大量課時反倒不知所措,許多教師并未去思考如何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而是在灌輸完理論知識后,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教學質量和課時的增加沒有形成正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不斷降低。
只有重視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一步步解決,才能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和進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重視新課改,仔細閱讀新課改的要求,知道新課改的目的,在教學中不能僅重視對學生學科知識的教授,以應付考試,而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將學生放在第一位,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和校方溝通,增加資金投入,完善學校計算機設備,教師成立信息技術教學小組,開展集體備課,討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活動,從校方開始重視信息技術教學,給信息技術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要求教師不能一刀切,而是切實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因材施教。一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在授課之前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摸底,可以采用測試考核、課堂訪談的方式。按水平高低進行教學,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對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二可以采用分組教學。高水平的學生畢竟只有少數,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教學,將水平高、學力強的學生平均分在其他水平的學生里,優劣互補,以優帶差,互相幫助,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促進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水平。三要重教材而不唯教材,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教師的任務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知識,利用教材組織各種活動,適度增減教材內容、調整教學進度,達到促進學生高效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
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中高效地吸收知識。教師應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重視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除了上述所說的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制作一部Flash動畫”等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過程,讓學生直觀上接觸學習;采用邊學邊練的方式,教師一步一步講知識和操作步驟,學生在電腦上跟隨教師進行操作,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習,以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這不僅要求教師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還需要引起社會、家長和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信息技術納入高考考試范圍,也是希望教育將信息技術與其他科目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