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輝
(平頂山市第二中學,河南 平頂山)
從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手段到投影、幻燈的使用,再到大面積普及的電子白板和支持個性學習的平板,教學手段的變革為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眾多可能。但過分依賴技術就會適得其反。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全球性的教育數字化發展,改變的只是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方式,不可能擺脫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那么如何使用數字技術才算合理?這實際上就是如何厘清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課堂關系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嘗試著提出了三板融合的教學形式。
三板是指黑板、白板、平板。黑板代表傳統教學及手段,而白板和平板則代表現代教學和數字化技術手段。
黑板知識呈現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用PPT課件呈現板書內容,雖然節約了板演時間,卻犧牲了學生理解的深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邊講解、邊板演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跟著老師一步步對知識的理解過程,學生如果能邊聽、邊看、邊思考,期間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從不會到會背后隱匿的邏輯和方法。因此,在講課講到重點時,教師仍然要重視板書的書寫。
平板將一個新技術引入課堂,必然要弄清楚它對教學的獨特作用。平板較以往教學手段最突出的特質就是實時交互性。第一,課上課下學生學習時,師生互動是交流學習體驗、分享疑難困惑的重要載體。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特別是與舊知識產生碰撞而百思不得其解時,恐怕最需要的就是得到教師的及時反饋,而平板的實時交互性讓這個變得簡單實效。第二,課堂教學時,講練結合的練習結果反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助于老師調整講課進度和方向,使課堂上的講解更有針對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得到落實。
雖然平板電腦在技術上幾乎擁有白板的所有功能,但同樣的內容在平板和白板上呈現的效果卻是不一樣的。為了提高課堂容量,課上所講的某些內容需要借助數字媒體呈現時,一般情況我們還是選擇用白板呈現。因為只有將同學們的目光聚焦在一起,才能幫助學生實現注意力的集中,老師也才能通過與學生目光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反應,并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調整。
三板融合,強調的是以黑板和講授法為代表的傳統教學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是在強調新技術手段等的有益補充地位。
多媒體數字化技術僅僅是教學的有益補充,教師的教學素養才是課堂成敗的關鍵。講授法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方法一直以來就是課堂授課的主要形式。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才能在備課時高屋建瓴,在講課時信手拈來、運用靈活;對講課語言的高度錘煉,才能在講課時言不煩,避免不得要領、不知所云的尷尬;黑板板書的科學規范,同樣能起到使知識點條理清晰,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另外,數字化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勢必會牽扯住老師一部分的上課注意力,課堂體系的完備性和系統性都面臨新的考驗。因此,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要想達到好的效果,教學基本功必須扎實。
首先,對電子白板的優勢要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夠熟練運用。優勢的第一方面是被當作黑板使用,省去了不停地擦黑板浪費的時間,不用粉筆課堂更環保;第二是注解編輯功能,不管是播放PPT或是文檔,在需要強調時,都可以隨時完成強調和批注,增強了使用的靈活性;第三是拍照以及放大等功能,展示臺可以對實物文字展示,拍照之后還可以放大、旋轉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第四是繪圖功能,白板擁有豐富的各學科工具、元件、儀器圖,便于實驗設計和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其次,平板智慧系統要學會使用,同時要做好校本化研究。平板智慧系統的核心特質是實時交互性,除了大數據統計及時反饋功能外,點名、搶答、翻牌、推送、批注等功能也都有很強的實用性,再加上系統自帶的資源庫及開放的網絡系統及方便可移動性,更使技術對課堂的支撐近乎到了完美的地步。但系統自帶資源庫資源嚴重不足,從而影響了獲取的快捷和有效性,以及使用時影響視力、導致分心、削弱讀寫能力及影響師生間交流的事實,也都在提醒我們,該系統的規范專門培訓及校本化研究也必須同時跟進。
因此,教育者必須根據新技術的特點,盡快建立新型的課堂規范并幫助學生養成相應的好習慣,才能物盡其用,確保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否則任何一個細節的缺失,都有可能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
“大道無形?!睌底只夹g的支撐無處不在但卻沒有留下刻意的痕跡,直至完全融入我們的課堂之中,無疑是我們的最終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