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賢
(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金華學校,廣東 廣州)
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同時也是適應社會。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欲望。鑒于初中生的這些心理特點,老師要在課堂上巧妙地設疑,讓好奇心、懷疑心牽著他們主動去實驗驗證。
物理學的概念、規(guī)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觀實驗為基礎的,即物理理論絕不能脫離物理實驗結果的驗證。本文考慮實驗在物理學科中的作用和初中生一些特有的心理特點,根據自己所教學校班級的學生具體情況,在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上提出以下一些見解。
物理教科書是專家們反復斟酌的智慧結晶,書內的演示實驗具有明顯的科學性、現象直觀性、操作安全性、成功率高等特點,對物理概念的形成、知識的講授、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角度都有毋庸置疑的作用。有些老師會因為學校器材不夠、實驗需要較多的時間等理由而省略一些實驗的演示,改為純粹的講授。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教學的預想效果,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持久興趣。由于我校是一所城鄉(xiāng)結合的初級中學,實驗器材也存在少、缺、爛等情況,要一一做好書本中的演示實驗也是困難重重,但我們會盡量克服,有時會用其他類似的實驗代替,甚至向其他學校借用器材。
實驗作為一種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明顯的實驗現象勝于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講授。為此課前要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以免造成演示失敗。心理學告訴我們:首次印象對學生來說最易接受又是最深刻的。要做到這一條不僅要求教師要準備充分,還要求教師有嫻熟的技巧、靈活的應變能力,因次我們要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切忌以為實驗內容簡單、以前做過或曾看見別人做過而忽略對實驗的課前操練。演示實驗時操作要規(guī)范,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還是使學生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
有些實驗本身是簡單的、無趣的,這要求老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配上幽默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較容易理解并較好地記憶實驗得出的結論。實驗后老師以語言作為演示實驗的變式,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我們不可能將反映某一自然規(guī)律的各種物理現象通過演示一一表演出來,而只能用一個典型的、理想的實驗來反映某一規(guī)律,老師要用語言在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理解,思考某一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遷移。
初二學生剛接觸物理,思維、表達沒形成足夠的物理味,所以在學生實驗的教學上,我采取循序漸進、逐步放手的方法。前幾個學生實驗以老師為主,實驗步驟一一講明,慢慢過渡為老師以引導、提問形式,半開放講授,接著轉為學生通過自己預習,整體把握實驗的思路和模式后,在教師引導下明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內容,最后就是實驗全過程由學生自己完成。
作為引導者的我們應該敢于放手中上層次的學生,多收集他們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在數據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等環(huán)節(jié)呈現,給他們深刻的印象;而對于中下生老師應該多關注,適時給出正確的指導,帶著他們完成實驗,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加信心,讓他們能在物理學科中走得更遠。
平時課間我會多進班走動,并且會帶上一兩件小道具,看到哪個需要輔導的學生就會現場給他做個小實驗,順勢解釋其中的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表演時都會圍著里三圈外三圈的學生,其中的原理當然不需我講,自然會有急于搶功的好學生給出標準的答案,這種方法學生十分喜歡,即幫助中下層學生巧妙復習,還鍛煉了中上層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經過時間的沉淀,學生成績會有大幅度的上升,還能不斷激發(fā)學生,使他們保持濃濃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新課標一直強調要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究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我們一直都過于強調課堂實驗教學,忽視了課堂實驗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物理實驗活動太少,物理實驗有著不能測量的洪荒之力,如何把這力量激發(fā)出來,有待我們繼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