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祥鳳
(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山東 濰坊)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這些都是高中英語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從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探討了素質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和我國的傳統語文有很多相似之處,在英語教學中,不論英語對話還是英語閱讀,都是設定在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國家民族特點的環境下的。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涉及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典故等,教師如果單純地翻譯課本內容,學生就不能透徹地理解文章。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另一方面還要對英語國家的歷史背景、人文地理、風俗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例如,在講The United Kingdom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英國的地標、著名的大學以及英國的地理分布等,再讓學生觀看英國的影片Gone with the wind,這部影片體現著濃郁的英國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語言素質就是指學生的語言能力,即語言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溝通能力。受傳統英語教學體制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視了他們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英語閱讀和寫作中,往往會出現語法的偏差和單詞表達不準確的現象。任何一門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將語言運用在溝通與交流中,英語學科亦然。我國多年來形成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都是以教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為主,而往往忽視了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了“啞巴英語”的局面,而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也不僅僅體現在英語筆試成績上。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鍛煉英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如可以開展英語辯賽、口語對話練習、英語小劇場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英語語言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Life in the future一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問學生幾個小問題:“What will future life be like?”“Which change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ich changes are good and which are bad?”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讓他們在小組中自由發言,然后派小組代表回答問題,這樣一種教學形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有利于其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堂隨練,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一篇“My future life”的小短文,學生開始啟發自身的思維,在作文中涉及了the future of technology,the future of school,the future of traffic等,這樣一種寫作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寫作水平,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同,使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變,教師課堂活動的設計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征,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想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一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樹立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具備聽、說、讀、寫能力;另一方面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具體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另外,在英語課堂上還應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包括對語法的學習、單詞的記憶、句型的運用等方面,同時,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總之,新課改使得高中英語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必然選擇。英語學科具有廣泛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同時,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利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