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市勐旺鄉中心小學 云南景洪 666100)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幼年時期,是培養情感、感受情感的關鍵時期,應當善加誘導,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思維判斷事情,課堂教學可以通過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對待事物正確的情感,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可以正確地探索事物的本質。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小學生正處于各方面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全面提升各項素質的重要時刻。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讓社會中的冷漠度降低。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題材都可以融入情感教育,對課本中課文進行分析時便可以將文中人物的情感進行細致地分析,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尋找捕捉與人物情感相關的詞匯進行分析,還可以讓學生對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心中充滿愛,有利于學生面對未來的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更加靈活。[1]
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已經大力進行中,教育者已經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但是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情感教育雖然已經在課堂上被普及,但是教育效果仍然不理想,仍然有很多學生態度非常冷漠,對于教師所進行的情感教育基本沒有太大觸動,甚至在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時表現出不耐煩,這與目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情節,引出情感進行分析,學生在剛剛接觸這種教學方式時,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情感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教師此種教學方式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現不耐煩的情況,盡管之后教師將學生生活中的案例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太過以偏概全,若分析不全面,會導致學生出現委屈與不被理解等情緒,不利于情感教育的繼續展開。[2]
在小學語文中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需要尋找其他策略,重新拾起學生對情感教育的興趣,所以教師不能再僅僅通過口頭陳述的形式進行情感教育,應當采取既能緊靠教學大綱,又能調動學生情感,用正確地態度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不做冷血少年。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下。[3]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將其設計成游戲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游戲中學習語文知識,在游戲中體會到同學情誼、師生情誼與親情等感情,培養學生的感情,增加學生對感情的領悟能力,避免學生出現冷漠的情緒。比如,教師教授到《爭吵》這篇課文時,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個已經分成不等地四份的蘋果,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四組,由教師隨機將蘋果分發給四個小組的學生,讓四個小組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是否有學生不愿意讓出自己小組多拿到的蘋果,是否有學生選擇放棄繼續追要自己小組缺少的蘋果。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學生發生爭吵,便進行制止,告知學生這是一個小游戲,詢問學生文章中的兩個人如何處理爭吵?最正確的做法是什么?是否由于“嫉妒”其他小組蘋果多而生氣?之后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了解貪婪的壞處與嫉妒的危害,彼此和睦相處,并且將蘋果平分。不僅培養了學生公平公正的心態,還教會了學生不能貪婪也不要嫉妒,理解了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對友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盡管小學生的年紀不大,但是其也具備一定經驗,并且這些經驗會與許多同齡人產生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興趣,學生并不會有被說教的感覺,課堂氛圍也會更加融洽。比如,教師在講到《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文中的“我”為什么讓老奶奶感到驕傲,“我”具備哪些美好的品質,之后再用提前制作好的PPT,將各種學生生活中可能闖下的禍事配備圖片,展示在投影屏幕上,給出解決禍事的選項,讓學生自行選出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并說出原因,并邀請曾經有過相關經驗的學生分享自己當時的內種想法,說出方式的解決方法,并進行判斷。這樣的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傾聽的學生增加理解能力,在傾聽同齡人的故事中學會判斷是非曲直,這樣的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將良好的品德銘記于心,內心產生觸動。[4]
教師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因為學生的種種問題而大動肝火,導致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度逐漸下降,對于教師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均不愿意配合,導致教學計劃沒有問題,但是教學效果難以提升。要想提升學生的課堂配合度,就應當與學生組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平緩的語氣教導學生,避免讓學生產生畏懼感,要贏得學生的心,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當充分地與教材相結合,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活動,可以進行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各種情感,也可以采取同齡人經驗分享策略,與其他學生產生共鳴,勾起學生的情緒,再進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