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社會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德育管理是根據德育的目標、任務和學校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的總體要求,對德育工作系統以及德育活動過程進行的規劃、組織、指揮、監督與協調等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應當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上加強對德育的管理。
目前,有部分中職學生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心理品質差,因此有人說中職教育是篩子底下的教育。但就是這樣一些學生,我們也應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毒品、艾滋病預防教育貫穿德育工作始終。通過喚醒教育、點亮教育,發現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放大他們的每一個優點。通過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技能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科學精神、人文情懷、社會責任的合格公民。
德育工作包羅萬象,但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開展德育工作,必須堅持黨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與行政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堅持校委領導、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德育工作格局。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的“四位一體”德育網絡,形成“五全育人”機制。學校德育工作由學工處負責統籌,實行各學部部門管理、軍管辦配合的校部二級管理模式。學工處要做到工作全年有計劃、月初有安排(月工作安排)、月末有總結通報(梨子園月報),通過計劃、總結、反饋提升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實效。
1.夯實德育工作陣地。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梨子園工作群、校園廣播、宣傳欄、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及多網融合的思政教育網絡,推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宣傳、榜樣引路”等系列教育專題。建立網絡互動平臺,開展關于學校發展的微話題討論、微主題班會等系列教育活動;編輯刊發電子版《梨子園月報》,推介校內外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案例,總結學校各部門工作成果,通報各項工作情況。充分利用微信、QQ群,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生活中;深入挖掘學生身邊先進典型,并在宣傳欄、微信、校園網站上推廣宣傳,傳遞和弘揚正能量。
2.打造優秀的學校文化。文化是學校的發展之魂,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其實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文化建設是最高層次的學校建設,對學校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層次的學校管理。打造優秀的學校文化,能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變得優秀,讓優秀的更加優秀,讓不夠優秀的盡快優秀,讓暫時不優秀的開始優秀。教師成為優秀的教師,學生成為優秀的學生,學校自然也就成為優秀的學校。要讓優秀成為一種思想、一種目標、一種行為、一種價值追求、一種習慣和一種風氣,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教師要以博愛的教育胸懷,寬容、善待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讓每一個學生變得更優秀。學校可開展校園學生差異性發展評選表彰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與激勵。同時可開展“一幫一”的扶助行動計劃,讓關懷之光溫暖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還可以實行助學金和獎學金制度,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并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
3.建設嚴密的德育網絡。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的“四位一體”德育網絡,健全全天候學生監管網絡,實行行政總值班、學部值日、班主任一日三查、軍管辦日巡邏夜查寢的監管制度,形成對學生的監管網絡,把責任層層分解、層層壓實。對學生、班級的考勤、紀律、衛生、學習等每日進行情況通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實現全時段、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
4.打造過硬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是學校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引路人。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做決定時就會更加符合人性,行動時就會更加貼近理性。要把學生當自己,對學生就多些理解和寬容,平等對待,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愛學生,尊重、理解他們,多尋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不拒“后進生”“問題生”于千里之外。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成長天性和成長規律。學工處、各學部要定期召開培訓會、安排班主任外出學習,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還要實施目標考核,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一支優良的班主任隊伍。
5.創新德育活動內容。(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時事政策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遵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中小學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強化價值引領、實踐養成,引導學生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現在,各班級的德育活動有聲有色,開展了“打造最具活力班級”“德育大講堂”“法制大課堂”“打造班主任團隊”“評選學生之星”等活動,評選出“文明禮儀之星”“熱心服務之星”“拾金不昧之星”“勤奮好學之星”“創新思維之星”“心靈手巧之星”“自強不息之星”“誠實正直之星”。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參與義工、文藝演出、園博會志愿者服務。以“國旗下講話”、元旦聯歡、“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經典誦讀比賽及運動會等活動為載體,不斷豐富德育內涵。
(3)抓好紅色基因傳承和地方文化傳承。為使德育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增加學生的實踐經歷、生命體驗和內心感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活動,如紅色研學、綠色研學、職業生涯研學等。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革命傳統。組織學生到革命歷史遺址、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先輩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參觀學習,加深對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培養對黨的深厚感情。還可以利用青少年喜歡的現代藝術表現形式,如快閃、抖音等開展德育活動。如本校梨子園藝術團是黃石市“十佳藝術團”,學校還是陽新非遺采茶戲、布貼傳承學校,學生參加的節目《龍港秋夜》上了黃石電視臺,節目《采茶女》上了中央電視臺。
(4)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利用班會、早讀、課外活動開展講中國故事,誦國學經典活動。“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傳統的傳承”,通過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他們的精神免疫力。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將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5)傳承弘揚英雄精神。深入開展“精忠報國、 崇尚英雄”“英雄在我心中”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宣傳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閱讀英雄革命家書,舉行歌詠比賽和文藝演出等,引導學生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傳承和弘揚無私無畏、精忠報國的英雄精神。
6.打造全員育人機制。學校制訂《“五全”德育實施意見》,強化“五全”德育的意識,做到:①全員育人,讓學生感到時時有人在關懷;②全程管理,讓學生感到處處有規范;③全心服務,讓全校教師明確崗位責任,及時到崗到位;④全情投入,用真情感動學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⑤全面發展,讓每一位學生快樂自主地在陽光下成長。
7.打造“互聯網+德育”平臺。網絡育人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要求,2016年學校投入30多萬元購買德育軟件,建立“互聯網+德育”平臺,創設學校微信公眾號、梨子園工作群、班主任工作群、家校群,在各類群中開展了關于學校發展的微話題討論、微主題班會等系列教育活動,利用微信互動、QQ群、點贊方式隨時隨地地開展德育工作。
我們相信,一份道德就是一滴水,它能匯成和諧的海洋;一份道德就是一盞燈,它會指引前行的方向;一份道德就是一火種,它可點燃自己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