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衛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實驗中學,廣西 玉林)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階段處于發展時期,自我意識逐步形成,往往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和行為,思想和情感波動較大,自我控制能力極不穩定,感情用事和沖動行事現象時有發生。這一時期的學習,受個人好惡和情緒影響較大,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于自我的興趣和愛好,這種生理、心理背景和驅動效果下高中政治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教育階段的功利性有所下降,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在高考的大背景下,追求考試成績和育人效果有時候的確存在一定矛盾,成績不理想、升學率不高的教育依然很難生存,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論知識成為很多高中學生吐槽的焦點。
不可否認,對于不少高中學生而言,政治課程的書面知識,很多是抽象的哲學理論和概念,更多的是“政治概念”“知識點”,往往需要學生更多在抽象領域有所感悟才能理論聯系實踐,對現實生活、學習有所指導,但對于生活實踐體驗嚴重不足的高中學生而言,他們的社會體驗基本都是在校園中度過,這樣的學用相長顯然很難實現。
高中政治教育教學與實踐結合的技術關鍵在于找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契合點,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效果。具體而言,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必須打破原有的知識“形態”,對政治教育內容進行“破壁”,便于學生主動吸收、內化。
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哲學思想的滲透和認識自我、自然、社會規律的過程,是人類在不斷的社會發展中由實踐到抽象,由現象到規律的成長過程。由于高中學生受限于社會閱歷的影響,很難在死記硬背的模式上脫離。最可行的技術突破點,就是把抽象的政治學原理進行“反向研究”,先向學生展示現象,由現象反推規律,把抽象的教學知識進行具象化的處理,便于學生對政治學原理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學的難點在于實踐,只有經過實踐環節才能夠讓學生發現政治理論的魅力,牢固掌握政治學的相關知識,不但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更能夠讓學生通過政治理論的實踐,塑造自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其一生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政治理論學習的確有枯燥乏味的一面,但是這符合科學教學的實際,想盡一切辦法讓枯燥的內容生動起來是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是可以適當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參與主題的平等交流;二是可以適當采用信息化手段,運用影像資料、網絡課堂等形式;三是讓學生主動去關注與政治教學相關的身邊實例,相互借鑒影響。
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要逐步轉變由部分到整體的漸進式模式,改為先見“整體”,繼而教方法,后而學要點的過程,實現總—分—總的系統化認知過程,避免囚于一處,不見全局。
例如,在進行高中政治一年級第二單元第六課《股票、債券和保險》教學時可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學生對該課程進行自學,了解股票、債券、保險等內容的基本知識點
2.學生進行課堂實踐
①所有學生目前假定均有人民幣1萬元,時間設定為已經過去的某個時間節點。
②所有學生于課堂選定股票,并買入1萬元額度。
③學生自我繪制股票交易表格。
④教師逐日公布所收集的當日股票交易數據,學生自我安排股票交易過程,并填入市值。
⑤教師在模擬交易過程中介紹股票的相關知識,延伸介紹印花稅、交易稅、停盤、跌停等等股票知識,同時介紹債券、保險等方面的內容。
⑥截止當日,由學生自己核算虛擬股票交易金額,評選“最佳操盤手”。
3.布置課后作業,總結知識要點
在以上簡單教學實踐案例中,把抽象枯燥的經濟學知識和股票原理和交易過程進行了簡單模擬,學生參與度高,實現了由抽象到具象、由理論到實踐、由枯燥到生動的過程和融合,拉近了政治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對政治教學的誤解,降低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難度。同時,此類教學活動,也能夠把教學任務規定的教學內容全部納入其中,為完成知識點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活動平臺。
綜上所述,面對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實際,高中政治教學必須與現實實踐緊密結合,打破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知壁壘,讓學生能夠用實踐印證所學,使人生有更多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