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東屏中學)
當時正參與省級綠色學校的申報工作,滿腦子想的都是廢物利用,正好與勞技這一課程也息息相關,于是就決定將課題往這一方向定。但究竟用哪種廢物,怎樣利用一直都沒有具體的想法;某一天的突發奇想,塑料受熱之后的軟化可以制作出我們所想要的效果,于是用塑料飲料瓶制作花藝這一課題大致形成。在隨后自我操作的過程中,卻發現塑料受熱的火候很難掌控,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最終將其簡化成了單層花朵的制作!
反思:勞動與技術課程的項目選擇具有實用性與廣泛性等特質,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其實都涉及勞動與技術這一課程,課題設計時應考慮到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在學校里、在家里幾乎每天都會制造出所謂的廢物,如何通過自己的巧手設計,使這些廢物煥發出新的生命,成為裝扮我們生活的巧物,這一過程帶給學生的體驗會讓他們充滿滿足感與成就感!所以自認為課題的大方向界定還是值得考慮的。往深層次考慮,教師應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應深刻把握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應認真調查和研究當地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有益資源,以實現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創新;但同時具體教學目標的設計也應充分考慮學生作為課程內容選擇的主體,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個別差異在一定基礎上進行選擇、分層。因此對學生的了解、對學情的分析是正確、準確制定課題和教學目標的前提。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時,自己對學情的分析就不夠充分,導致了后面課程的種種失敗。
因為是借班上課,也沒有在專用教室進行教學,所以特意提前了兩分鐘進入班級,準備將學生進行分組就座。“請同學們按六人一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制作。”這是我進入這個陌生班級下達的第一條指令。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了:學生立即亂成一團,有六張課桌圍成一圈的;有三張課桌并排的;也有干脆就杵在那,茫然無措的……沒想到在自己班級順理成章的分小組到了這兒就成了一大難題!隨后我的聲音也被學生的嘈雜聲所淹沒,直到聽課老師進入班級,座位問題才算稍微安定,當時我那個窘啊!心里的思緒也跟著亂作了一團,整個課堂也在恍惚中進行著。
反思:無論是作為哪一門課程的教師,課堂的組織能力都是一項必備的基本的教學能力。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保持教育教學的新活,有序實施、營造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和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等,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學生,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材料的準備上,最初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從原始的飲料瓶上剪出一個圓形塑料片再進行下面的花瓣制作。卻不曾想,在學生第一步的操作過程中,就遇上了麻煩!由于自己疏忽了剪刀操作的要領,剪厚些物品時應以剪刀根部著力;再加上學生自備的只是適合剪薄紙片之類的小剪刀,很多學生在第一步的操作就遇上了困難,失去了繼續操作下去的興趣與信心。
反思:在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會出現的不利情景,設計出相對應的對策;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教師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要求,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歡樂與幸福。
因為之前的種種不順,學生成品率不高,所以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也只是匆匆走了個過場,以自己的口頭評價為主。如:這里有一位同學已經先行制作出了花瓣,速度是第一名噢;大家看一下這位同學制作的花瓣,好看嗎?……學生對自己制作出的作品的好壞壓根就沒有一個概念!
反思: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評價是這一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既是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又是勞動與技術課程評價的手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生再一次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應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在教學設計時,就應充分考慮到評價的種種標準,讓學生心中有個明確的評價體系,才能為自己日后的制作作出指導,達到評價的目標。
雖然上了一節極其失敗的公開課,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太多太多,但也正因為如此,我收獲了許多!
[1]徐革.構建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和諧[J].中國教師,2009.
[2]胡小泉.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勞技課教學[J].新課程研究,2009.
[3]王紹煥.試析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J].學苑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