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艷
(安徽省淮南市鳳臺十中)
所謂的學案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依據科目特點與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對學生展開指導性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學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進行自主學習。基于本質上來講,學案式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手段,其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通過學案式教學模式的利用,能夠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力得到培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轉變。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教學活動的主體一直都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一直以填鴨式為主,在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不到充分調動,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下降。新課改背景下,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學方式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轉變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準備環節,初中數學教師需做好兩件工作:第一,構建學習目標。對于學案式教學模式而言,學習目標為教學的基礎與關鍵點。數學教師在構建好教學目標后,還需將數學目標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目標。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分為兩個課節制定學習目標,首先讓學生掌握識別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同時還需掌握如何判斷三角形全等。其次,學生在對全等三角形進行識別時總結規律。第三,數學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營造教學環境與對應的教學條件,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其進行分組,每組都有一名成績優秀的同學,同時還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基于學案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需在實際教學之前將學案下發給班內同學,讓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前進行自學。若數學的內容為新課程,教師需要在學生自學以前,利用不同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需對學生自行思考的時間進行合理把控,不應讓學生應用太多時間去自學。正常來講,學生自學的時間應該是課堂時間的25%左右。在進行自學時,學生需依據學案的要求細看教材內容,同時還需優化學案中的問題。
在學案式教學模式中,當學生自學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由探討。在探討以前,教師需利用一些方法對學生的自學信息進行收集,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學的過程記錄下來,交給教師。之后教師再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還需進行科學歸類。讓學生在自學中將所遇到的問題展示出來,之后再圍繞該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若學生在自學中探究出的問題是該節課教學的重點,教師就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在進行討論時需為其構建一個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若是有必要,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討論中,指導學生完成問題分析。
當學生的討論結束之后,需將自己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反饋給教師,當教師收到學生所提供的反饋以后,需在課堂中對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經過教師的細致分析,使學生能夠理解這些知識點。學案式教學模式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教師所要講解的知識點是超前的。學案式教學模式,數學教師講解的前提為學生自由探討,若是學生在自學和討論中發現問題,教師能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知識講解,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講解是從最初開始的。為了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在實際講解中需同具體例題相結合,另外,教師需選擇能夠覆蓋課堂內容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進行講解中熟悉知識體系,增加對知識點的了解。教師完成知識講解以后,還需對教學進行總結與評述。在實際總結中,學生需依據教師的思路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將自身的想法切實提煉出來。
綜上所述,學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其對增強數學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在學案式教學模式中,數學教師需同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相結合,制定教學目標。另外還需依據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確保學案式教學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孔小鳳.農村初中七年級數學自主學習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15):165-166.
[2]陳建新.基于“自助課堂”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6(14):43-44.
[3]魏巍.基于初中數學導學案課堂實施“學生講解”的實踐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6.
[4]魏永德.探析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4(7).
[5]徐麗波.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