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光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南圩鎮初級中學)
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段以打造有效課堂。所以,教師應經常自省,不斷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尋找適合班級學生的最佳教學方式,從而為打造有效課堂做好鋪墊。本文擬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簡要分析筆者在教學中如何打造有效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解知識點,學生單純聽講,根本不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這樣的課堂氛圍多死板、無趣,學生在這種課堂上,也多是昏昏欲睡,學不到多少地理知識。鑒于此,初中地理教師應轉變這種教學觀念,以創造和諧的課堂。
如,在學習“天氣和氣候”這一內容之前,筆者要求學生課下認真預習,標出自己認為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推選他們認為優秀的學生講解這一內容,筆者在其中充當學生的角色。事實證明,由學生講課,會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其余的同學也敢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為什么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為什么不同時節表現出來的氣溫是不一樣的?”“為什么中國的氣候類型這么多?氣候與海洋有關系嗎?”等,最令筆者欣慰的是,負責講課的同學真的可以將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出來,這就說明他們是有能力的。
通過觀察本節由學生主導的課堂,筆者發現,班級中多數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很強,之所以成績不高,只是沒有找出恰當的學習方式,而且由學生主導的課堂,他們能學到更多知識,這就為有效課堂奠定了基礎。
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會放下為人師者的身份,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之間的“代溝”,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自由、民主的活力氣息,如此,學生才能身心愉快地學習知識,學習效率自然高效而理想。無論什么時候,師生間真正的平等對話、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永遠是搞好學問的第一步。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一直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學生難免產生厭倦心理,這就會致使他們的學習效率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打造有效課堂。
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會使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如,學習“世界的語言”這一內容時,筆者就按照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他們分成各個小組,由他們自己探討這一節內容。事實證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很強,他們能準確總結出世界上各個地區、各個民族所講的語言以及緣由,分析的過程完全由學生自己主導,而最終的結論也是由他們討論所得,這樣的教學結果學生會記憶得更加深刻,他們也能將得出結論的過程遷移到日后的學習中去,這對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極有幫助。
多媒體以其直觀性強的特點日漸成為課堂中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而事實證明,教師在教學中若使用多媒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世界的地形”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借助多媒體將世界各地的地形給學生展示出來,讓他們形成對該知識的正確認知。如此,就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世界上各處地形的印象,且這種直觀又生動的方式,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尤其是關于地圖的教學中,應多使用多媒體,給學生直觀展示地理知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自主學習”“情景教學法”“課堂提問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希望得到來自父母、師長的肯定以及鼓勵,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改變課堂的評價方式,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打造有效課堂減少阻力。
筆者在課堂上會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即時刻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另外,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以下結論:給予個人及時且具體的肯定,能使他們更加愿意參加實踐活動,進而促使其自身健康發展。學習完“中國的自然資源”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活動:“詢問身邊的人,看看他們對我國自然資源的認知是什么?是否知道自然資源的匱乏?”要求學生課下寫完并在下節課的時候進行交流。等到再上課,筆者讓他們將調查結果分享出來,并及時予以評價,在得到充分肯定之下,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加到以后的地理實踐活動中,這才是高效課堂追求的至高境界。
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多鼓勵學生,當學生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時,不要一味責怪他們,而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以及引導,這樣也不會讓他們對地理課堂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更加愿意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來。
打造有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畢生追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總結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并及時更正。學生就會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1]王青.中學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劉金玲.中學地理課堂有效用圖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