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日揚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8)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根基,是彰顯國家實力的戰略性產業。智能制造是彰顯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為了在世界的制造業中占領制高點,各個國家都從國家戰略高度的層面上制定了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規劃。我國國務院于2015年5月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宏偉目標。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優化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將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成為區域內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資源集聚地。重點服務中國制造2025,主動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圍繞強化工業基礎、提升產品質量、發展制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調整專業、培養人才。制造業的規劃調整必然會對人才規格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現有的專業培養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制造業換擋升級的需要,需要對專業進行改革才能培養適應制造業改革發展急需的人才。
模具產業是制造業中的一項基礎性產業,是制造業的一塊基石。模具產業是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之一,現代模具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相結合智能制造的產物。模具產業的智能制造發展必然對高職模具專業技能人才規格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現有的模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模具產業智能制造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專業課程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最關鍵的一環,重構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顯得十分迫切及重要。
模具制造企業跟其他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歷程一樣,經歷了工業 1.0、2.0、3.0、4.0 發展階段,工業 1.0是機械化階段;工業2.0是電氣化、半自動化階段;工業3.0是數字化、網絡化、少人或無人自動化階段;工業4.0是引入人工智能,實現智能化。當前我國的模具制造企業發展不平衡,既有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也有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在推行智能制造的過程中進展不一,先進的企業已經發展到了工業3.0階段,正向工業4.0進發;落后的企業只發展到工業1.0機械化階段。這是目前模具企業發展現狀。但是落后的企業也不甘落后,它們跟先進企業一樣,急需既懂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及企業信息化管理技術、又懂自動控制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高職模具專業應該責無旁貸地順應模具企業發展需求,培養既懂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及企業信息化管理技術、又懂自動控制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
課程體系開發路徑為:模具工作崗位確定→崗位能力分析→學習領域確定→課程確定。
通過對廣州優尼沖壓公司、富士康鴻準精密模具公司、南寧富桂精密公司、廣州意力模具公司等模具行業企業進行調研,總結出當前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的對口職業崗位有:模具設計員、模具制造工、模具應用員、模具生產管理員。對應崗位能力分析、學習領域、課程設定如下表1.

表1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就業崗位及崗位能力分析、課程設置表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比以前的課程體系增加了許多課程,如《自動控制基礎》、《機器人技術基礎》、《人工智能技術基礎》、《ERP軟件應用》等。
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簡單重復的操作將會被機器人所取代,生產人員由操作者轉變為機器人的操作者及管理維護者,所以高職模具專業學生必須掌握機器人技術,才能操作和管理維護機器人。設計的模具要向智能模具方向發展,所以高職模具專業的學生要掌握人工智能技術,把自感知、自執行等智能技術應用到所設計的模具中,設計出智能模具,這樣設計出的模具才有先進性。許多先進的模具企業如廣州尤尼沖壓公司、南寧富桂精密公司等都推行了企業信息化管理技術,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管理軟件已在企業使用,大大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使用ERP管理軟件將是大勢所趨,所以高職模具專業要開設《ERP軟件應用》課程。大型、精密及智能化模具是模具發展方向,許多企業為加工精密模具零件購置了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如5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慢走絲線切割機床等,但是卻招不到能夠熟練操作這些設備的高技能人才。高職模具專業必須開設《5軸聯動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慢走絲線切割機操作》課程或模塊,為企業智能制造培養高端技能人才。
特別強調,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外,我們必須十分強調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職業素養教育,一定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傳統的思政課、人文素養課不可或缺。
模具產業大力推行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到模具設計、制造、使用中。高職模具專業一定要適時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及時把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引入專業課程體系教學中。在實際教學改革中有可能會遇到沒有合適的教材、沒有合適的老師、沒有合適的實訓設備等等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必須克服,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開設新課程,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融入智能制造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