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君
(江西省萬載二中,江西 萬載)
一直以來,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教育階段都是“副科”,各個高中學校每周只會安排1~2次信息技術課程。那么,如何在短暫、有限的課程教學時間內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使高中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提高操作信息技術的能力便成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中之重。主題式教學法正是憑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與學習能動性的優勢組織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優化與提升教學效益大有裨益。教師如何使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來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發展呢?
高中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特點存在成長時期特性,比如他們喜歡有趣的、實用的、與自己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知識,雖然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只有能夠刺激他們認知的學科知識才能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對此,教師在確定學習主題時,應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特點來確定主題研究內容與主題研究范圍,保證學習主題符合高中生的“最近發展區”,使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有一定的吸引力。
就如在“信息價值的判斷”一課中,筆者以“青少年吸煙危害”的主題活動來組織課程教學,要求高中生以本主題為依據,利用布爾運算符、短語與自然語言三種搜索技巧來搜索與“青少年吸煙危害”主題相關的網絡資料。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將會體會到分類檢索與關鍵詞檢索兩種不同的信息檢索方式帶來的信息效果,從而讓高中生獲得基本的信息檢索技能。當然,為了搜集更多、更全面、更有效的主題資料,高中生還需充分利用各個檢索技巧來提升檢索速度,并在此過程中判斷自己所檢索信息的有效價值,即學生需在檢索中思考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是否能夠解釋“青少年吸煙的危害”這一主題。如此一來,高中生便可在主題引導下自然而然地學習如何判斷信息價值,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歸納判斷信息價值的具體標準。
學習任務是指通過布置分層級、分梯度的探究任務來讓高中生參與主題學習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每一個學習主題都是為了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而每一個學習任務都能使高中生獲得的新發展。以任務形式來公布主題學習目標,便于以高中生的求勝欲來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優化信息技術課程結構。
在“信息的集成與交流”一課中,筆者以“青少年禁止吸煙宣傳活動”主題來組織的主題教學,并通過分析本班學情以及他們與本課知識之間的認知差距,結合新課改所提出的知識、能力與情感三維目標,為高中生確定了幾項主題學習任務:(1)清晰地闡述信息集成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分析每一種版面布局的類型以及每一類的設計優勢,獨立設計版面布局;(2)在信息作品中插入各種素材,說出不同媒體在處理信息時常用的方法;(3)請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講述各類信息素材在信息作品中的積極價值,對如何優化素材使用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三項學習任務需要高中生緊密結合本輪活動主題,在主題引導下確定信息集成與信息交流方向,且各個主題學習難度以梯級狀態遞增,便于高中生在任務突破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明確主題教學形式是針對主題教學法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形式提出的。在新課改下,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來組織教學活動已達成共識,主題教學法依然需要以這種“雙主”模式來組織教學,切實發揮高中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使高中生可以在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宏觀調控下,逐步摸索出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客觀規律,使學生在主題學習中不斷實現自我發展。
就如在上述“信息的集成與交流”案例中,筆者便將6名同學分為一組,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參與本輪主題學習。在“青少年禁止吸煙宣傳活動”主題學習中,每個小組需完成規劃與設計信息作品,為填充信息作品內容收集信息資料、制作加工信息作品以及測試發布成品幾個任務,這幾個任務需要分工合作才能高效完成。為此,筆者鼓勵高中生圍繞這幾個學習步驟來設計操作方案,闡明他們所選擇的作品呈現形式、作品藝術風格以及本組所使用的信息集成工具等,筆者會選擇幾個可行性較高的操作方案,提出改善建議,然后以此作為探究依據,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
總而言之,信息時代、“大數據時期”與智能時代的到來必將會使得信息技術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也應正視這一時代特征,以主題教學法切實培養高中生的信息素養,為讓高中生在未來社會與生活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做足教育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