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新疆大學附屬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21世紀初,我們開始了最大規模的基礎課程改革。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讓教學回歸生活,對于部分高中政治教師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這也要求高中政治教師認清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必要性,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路徑,以推動高中政治教學持續發展。
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源頭活水”。生活化教學理念最早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他的一生也一直在踐行這個理念。所謂生活化教學即將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使學生在對比、關聯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高中生正處于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階段,這一階段是他們思想觀念、心理認識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思維與學習觀念。高中政治理論性較強,單純的知識講解和灌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開發生活資源,借助生活資源和和生活化教學手法來教學,能為學生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點燃課堂氣氛,還能改變傳統政治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趣味性不足、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可以說,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在高中政治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也是教學的重要工具。高中政治教材在編寫時,以生活化為主線加入了許多時代性的內容和實用的知識,去除了許多偏、舊、難的知識,這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提供了便利。立足于教材,高中政治教師要深挖教材中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內容,或者通過對比、聯想將生活與教材結合起來,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借助貼切的生活案例和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經濟生活》2.2“價格變動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近幾年來大蒜、姜、雞蛋、豬肉的價格變動情況,將“蒜你狠”“姜你軍”等生活類話題運用到教學中去,借助生活案例讓學生就影響價格變動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拉進學生與知識的距離,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廣,它涉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內容,不過所有的內容都來自于真實的生活。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注一些社會問題,做好一些有用的素材的搜集、記錄和整理工作。然后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將這些素材用到教學中去,引導學生用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思維和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政治知識的實用性。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將教學融入生活背景,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手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2.4“民主監督”部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當前公眾最關心的話題講述民主監督在反腐敗、打擊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借助這些社會話題讓高中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政治,提高學生的政治認識和法律意識。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最大的缺點就是教學過于封閉,教學局限于書本和課堂,學生被當作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感情和體驗割裂開來,忽視學生情感和態度培養。這樣的教學根本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無法實現政治教學的真正目的。要想消除封閉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放眼社會,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回歸生活。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生活中檢驗知識、掌握知識。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六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去銀行存壓歲錢”“去銀行交燃氣費”的業務場景,讓學生扮演銀行大堂經理或服務員,為“客戶”提供服務,使學生在業務場景中掌握與銀行業務有關的知識。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去銀行開個戶頭,辦一張銀行卡,使學生親自體驗一下銀行存取款流程,掌握相關的知識。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倡導、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學以致用的學習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政治和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