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金葉
(吉林省永吉縣第三十五中學,吉林 吉林)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亦是初中生未來走出校園、了解社會的初步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和法治意識的形成,把時政引入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政治熱點和形勢變化,關心國家大事,提高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有顯著的時效性和現實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在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把時政教學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秉承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其主要的教學方式是“滿堂灌”“一言堂”,這會導致學生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如今,把時政熱點、新聞引入課堂可以當做是其書本知識的擴展、補充,一方面可以將當前時政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具體化抽象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教師講解時政事例了解社會實況,與時代接軌,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當前處于大數據時代,科技日益發達,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但是因為心智尚未成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判斷信息能力不夠,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錯誤引導。把時政帶入課堂,教師會引導學生辨析信息對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關注國家時政的習慣,讓學生了解國家大事、國家政策,培養他們的分析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人格,讓學生的思想與時俱進,促使其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電視每天都會播放新聞熱點,這是學生了解時政的一種途徑。由于當今家校教育對于學習的重視,只有較少學生在家才有機會去關注新聞,況且有時學生對時政的理解也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含義。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可以在每周最后一節道德與法治課下課前幾分鐘給學生留項課后作業,讓學生收集過去一周的時政熱點,結合教材知識點制作相應的PPT、簡單的手抄報、演講稿等,在新的一周上課前請學生上臺展示,隨后教師進行點評。學生自己整理資料,即是以另一種方式復習時政與教材知識點,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加強了他們對時政事件的認識、理解程度,久而久之,學生能夠建立起時政與教材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思想政治意識不知不覺中形成,教師亦能夠通過學生的展示了解學生對時政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修改完善教學方法。
其次,教師在進行新課程教學時,可以有目的地導入時政,謹記不可盲目引入,否則會適得其反。例如:在學習“堅持憲法至上”這一單元時,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2月27日會議討論研究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成立憲法修改小組和兩會修改憲法內容的時政可以作為新課的案例研究,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時政與課本知識點的聯系,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修改憲法,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一門十分貼近實際的學科,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事緊密聯系,關系到學生的生活,更關系到學生的思想。教師通過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熟悉課程的重難點,定期歸納、總結時政熱點事件,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把時政教學滲透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全程,建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時事政治的能力,使學生從更深層的角度了解政治。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實際,學生對有些政治知識點全然陌生,單純理論文字的學習激發不出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會讓他們以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設置是沒必要的,畢竟生活又不與之相關,毫無聯系。例如:在學習“人民當家作主”這個單元時,教師將近年興起的共享單車等引入課堂教學。當前,共享經濟快速發展,優化了資源配置,提供了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但是與此同時,共享經濟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共享經濟帶來的供需雙方存在信任風險、脫離社會安全保障網、稅法沒明確規定其所納稅種與稅率等問題亟須解決。
將時政穿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時事政治信息,更重要的是將時政與書本理論進行聯系,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增強知識的體驗,提高學生活用知識的能力,促進書本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既能夠引導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時事政治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又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應用及其進一步深入發展有著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