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第五小學 江西撫州 344300)
當下我國多數小學的教學方式還是灌輸型。這種教學方式以教師在課堂上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點為目的,忽略了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感受,違背了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同時與學生生活的實際環境與氛圍存在有不可調和的距離,自然所取得的成果很是有限,同時也束縛了學生德智體的全方位發展。因此在小學各科實際教學中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已成迫在眉睫,而核心素養這一新教學概念的提出與提倡,正好為小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以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核心素養的學生為目的的小學數學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同時展開。這是由這兩件之間彼此關聯,彼此影響的屬性以及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決定的。
1.尊重學生差異,建設層次化教學新模式
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積極進行的自我構建。通常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與自我構建能力因知識水平和家庭條件的不同存在差異。這需要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摒棄先前的只注重加強培養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其他學生的進步要求的教學方法,本著一切從學生出發,為了一切學生的原則,依據不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面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時,不要只是夸獎要有適當的貶低;在面對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時,應多些耐心與鼓勵,同時還應在平常的學校教學日常生活中,發現存在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結合他們的閃光點為他們打造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
2.優化教學方案,實習知識點之間的橫向串聯
零散的不具有內部聯系的知識點在數學教師通過課堂灌輸給學生后,往往會很快被學生遺忘,另外就算未被遺忘卻也很難被學生靈活應用。這是因為人的認識規律是從整體開始到部分,再經由部分回歸整體。學生學習的規律自然也只能是先有了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再認識事物的局部細節,同時也是在這樣的認識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聯系與聯想。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師過程中需要尊重規律,切不可習慣了碎片化的教學方式,只讓學生學習到一些沒有聯系的各自孤立的碎片化的數字知識,進而使學生身處仿佛身處在一片霧氣中,只覺得明明是學到了什么了,卻又好像什么都沒學到。
為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應事先對相關教材與輔助資料進行細致的、系統的整合,并采取單元與單元相緊扣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將各知識點不無遺漏地橫向串聯起來。
3.打造主題化課堂,實現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
在學生掌握了上面所說的各知識點之間的串聯關系后,數學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找到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縱向關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實際教學呢?
首先這需要數學教師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學會構建一個整體的大知識觀藍圖,并以此中心來指導、改革教學。具體來說,數學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特點,從方便學生記憶與運用的角度出發,對數學教材進行不同主題的再整合與分類,并依據整理出來的一系列主題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逐步意識到各主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知識形成一個縱向的輻射,并在每個小主題課程教學完成后,及時對學生展開測驗,以檢驗他們的掌握程度,并適時做出教學調整。
4.建設問答式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都是因不知而產生困惑后,才開始學的,又因學而知后喜悅而更有動力學。站在這樣的角度上,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在課堂上多問問學生們有沒有什么要問的,同時要想辦法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進一步營造由學生提問教師答疑到學生相互討論答疑的新型學堂,進一步盤活教學氣氛,使學生樂于提問又因給別人解答而收獲自信。
5.打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趣味教學環境
致力于培養具有核心素質的數學教育,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隱含著的文化精神。讓學習者的價值觀、情感、人生態度建立起來。需要本著“一切從學生出發”的角度,關注學生的生活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啟蒙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報有學習的熱情,并持續不斷地求知。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需要數學教師主動嘗試拉近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需要數學教師長久地持續關注學生日常的生活,以學生平常可能經常接觸到的生活道具又或者是為他們所熟知的漫畫人物為參考,闡述數學運算的規則以及數學觀點并配合學生的語言進行教學。
6.以數學為媒介設置游戲,豐富學生們的業余生活
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事實上學好數學還可以為人生添加樂趣。數學教師應嘗試在課外以數學為媒介組織學生們自發成立以數學為主體的不同興趣小組,或者組織學生們一起進行與數學相關的游戲。共同用數學創造快樂或者驚喜,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舉例來說,數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在課外玩破案游戲,要學生們依據老師所留下來的一系列的數學謎團,尋找隱藏于層層數字謎團后的真相。
總之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積極創新建設與改革數學課堂,使得數學教學進一步遵循知識內在的規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要重視學生這個學的本體,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進一步營造貼近于學生實際生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
[1]衣秀麗.試析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核心素養培育[J].考試周刊.2018(36):82.
[2]武麗莎,朱立明.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核心素養的理論意蘊與實踐要求[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0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