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大有中心小學 吳梅華
數學文化的字面意思讓人難以理解,不能清晰了解其本質。它的實質就是主要由數學思想、數學語言、數學方法的形成過程以及發展結果,其中也包括涉及數學家的生平經歷、數學史的發展過程等人文知識。小學數學教師,主要任務就是向小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講解內容不能只局限于應試知識,還應當向學生滲透數學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興趣,推進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提升。
數學文化的傳承需要一種學習環境的依托,數學課堂則是優秀數學文化傳承環境的主要場所。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班級的黑板報留出一定空間,設置“數學文化傳承角”,定期更新黑板報內容,將數學家的故事向學生展示。除此之外,數學教師應當調動全班學生閱讀積極性,營造班級整體閱讀氛圍,每周提供三次課前閱讀環節,讓學生閱讀數學文化故事,例如:《數學家的故事》《趣味數學》和《童話數學》等書籍。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文化,牢記數學文化的內在含義,起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將數學文化傳承下去。
除了在學校,數學教師為學生創造數學文化學習環境,還應當為學生課余時間布置相關任務,使得學生在課下時也能重視數學文化的學習。任務的布置可以是依據在課堂上的童話數學故事的閱讀,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布置課后思考問題。例如,課堂閱讀的數學故事是涉及長方形如何剪角的問題,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故事的發展情節練習剪角,觀察會有怎樣的結果發生。學生的閱讀與學生的操作聯系在一起,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加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去,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某一位學生的重任,也是全體師生的共同責任所在。數學教師需要將學生團結起來,共同學習數學文化知識,將優秀的數學文化傳承下去。所以,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強調數學文化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促進數學文化的學習,推進數學文化進一步發展,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將數學價值觀、數學觀念與思維不斷優化,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數學文化合作學習,能幫助數學教師轉變教學目的,從學生利益入手,充分地考慮學生興趣點,多方位地為學生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創新數學教學方式。數學文化合作學習,也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瓶頸,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挖掘自身潛在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自身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文化合作學習的強調,使得師生雙方共同獲利。數學文化合作學習已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它符合時代變化要求,滿足師生的共同愿望。數學教師通過強調學生之間在學習數學文化中加強合作學習,為數學文化傳承做出巨大貢獻。
傳承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文化教學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一個逐漸加強的過程。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強度逐漸加強的特點,設計分層級分階段的教學方式,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強度的數學文化練習。初級階段主要是基礎性練習,對學生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例如,“兩條線是否垂直”基礎知識,數學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足球場中哪兩條線是互相垂直的?”,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于垂直概念的理解。第二階段主要是對比練習,數學教師向學生出示了幾組圖片和形狀,選擇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型。例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你覺得哪張圖形中包含互相垂直的線呢?”
最后一個階段主要是發散思維性訓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為學生提供一些綜合交錯的圖片,例如數學中非常著名的一些錯覺圖,讓學生自習觀察,找出其中符合要求的線。發散思維,使得師生遨游在數學文化知識的海洋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文化知識魅力。增加數學文化練習強度時,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班級所有同學的實際情況,程度呈遞進式增加,設計出符合每一層級學生的練習問題和方式,使得班級學生整體性進步,不落下任何一名學生。通過逐漸增加的數學練習難度,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數學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學會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獲得數學文化知識,體會到克服困難并解決困難的快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文化效率,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將數學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數學文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對日常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教師要有傳承文化的視角,注重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程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美,體會數學文化的樂趣,培養學生優秀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1]王新民,馬岷興.新課程中“數學文化”的涵義詮釋[J].教學與管理;2006年27期.
[2]蘇立標.數學文化視野下的“問題情境”案例[J].中學數學研究;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