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第一初級中學 譚思敏
文言文比較枯燥乏味,與現代文又有所不同,會讓學生一知半解,學生對文言文也是談“文言”色變,普遍存在厭學情緒??梢娢难晕慕虒W始終是語文教師的一塊“心病”,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克服畏“文言”情緒,針對文言文教學現狀,我抓住教學中的七個環節:品字音、品節奏(斷句)、品字義、品句子、品結構、品人物(品意境),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有規律可尋,掌握文言的學習方法,不再談“文言”色變。
面對一篇新的文言文時首先要會讀,熟讀成誦,是前人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朗讀能夠培養語感,要在初步理解語句的基礎上,反復朗讀課文,使之流利上口,一直到讀懂,朗讀的時候,要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讀的時候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通假字:如“將軍身被堅執銳”中的“被”應結合語境讀(pī)不讀(bèi)。
2.生難字:如“發閭左謫漁陽九百人”中的“閭”應讀(lǚ),它的意思是一十五家為一閭,是區域的劃分。
3.多音字:“間令吳廣之次所旁”中的“間”應讀(jiàn ),“語其妻曰”中的語應讀(yù)。
4.誤讀字:“詣太守,說如此”中的“詣”應讀(yì)不讀(zhǐ)。
5.依然具有生命力的詞匯:“如妄自菲薄”中的“菲”(fěi)它的意思是過分看低自己,形容自卑。
在斷句時要特別注意與現代漢語相同的詞匯,以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還要把與長句當中的住主謂之間的停頓區分好。
1.如:“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很多同學以為在“其”后面斷,這樣就錯了應該在“喜”后面斷,因為“喜洋洋”不是一個詞。
2.可 /以已大風,攣豌,瘺嫠,“可以”在文言中不是一個詞,所以應在“可”后面斷開。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按恕笔侵髡Z中心語,故跟“則”連在一起。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實詞:A通假字:先找哪個是通假字,要知道通哪個字,然后要知道字的意思。如:“倉鷹擊于殿上”中的“倉”它通“蒼”意思是青黑色。
又如:“為天下唱”的“唱”字通“倡”就是提倡的意思。
B一詞多義:把課文中的一詞多義進行總結,前后聯系對照掌握。
如:“安陵君其許寡人”中的“許”是答應的意思。
C詞類活用:
規律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又如:“公將鼓之”,“鼓”擊鼓。
規律二:名詞活用為狀語。
“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又如:“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下,向下。
規律三:使動用法,形容詞使動用法。
“凄神寒骨,俏愴幽邃”,“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D古今異義:單音詞變雙音詞:
如:“率妻子一人來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人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走投無路的鏡地。
2.虛詞:整理詞類,再整理詞義,每個詞義要牢記。
如:“之”需要掌握詞類,詞義用法。
A代詞:代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之”指賢臣。代事,“屬予作文以記之”,“之”代指滕子京修岳陽樓這件事。
B動詞:“吾欲之南海則何如”,“之”往,前往?!拜z耕之壟上”,“上”前往。
C助詞:①翻譯為“的”,宮之事。②不需翻譯“之久,目似暝,意暇甚”。
由表3可知,混合液pH值為6.0時,pH值過低,有明顯的絮狀物,凝乳不均勻;混合液pH值為6.5時,無絮狀物,凝乳均勻;混合液pH值為7.0時,pH值過高,有少許絮狀物,凝乳不均勻。因此,混合液的最佳pH值為6.5。
文言中哪些句式應該掌握呢?這一步重點首先是要抓住關鍵詞語這樣做,有助于詞語的學習和記憶,能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每教新課,我首先要學生以散讀形式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念破句;再以抽讀形式檢查效果。朗讀的難點是碰到一些長句或者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成了一個雙音詞的情況,必須注意句中音節停頓,要特別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
1.判斷句:
如:“……者……”也翻譯為“是”的“陳勝者,陰城人也,吳廣者,陽受人也”。又如“……則……也”翻譯為“就是”的“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省略句:結合上下語境,看省略主語或省略“以(之)的”。
如:(桃花源的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的人)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太厲害了,你不聰明。(強調作用)應該是“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
(5)其他規律:A留: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官名。
B譯:單音節字詞配成雙音節詞組翻譯。
C增:省略掉的部分要在翻譯時翻譯出來。
D刪:沒必要翻譯的詞助可以刪掉。
E換:調換語序。
其實,文言文的結構比現代文的結構更加清晰簡明,只要掌握其中的規律,就很容易理清它的思路。如《曹劌論戰》中第一段寫戰前:三問三答,第二段寫戰中:戰爭的過程“如何掌握戰機”,第三段寫戰后:選擇戰機的依據。最后得出打勝仗的原因是掌握正確的戰略和戰術和政治上取信于民(人和)。
如:《曹劌論戰》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恫軇フ搼稹芬晃闹校斍f公這一人物形象,一般的看法,都認為他“鄙”“陋”,但有的學生卻認為魯莊公也有積極的一面。曹劌,這位公元前684年長勺戰爭舞臺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薦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把握戰機的卓越才能、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然而人們卻忽略了這場戰爭中的另一人物魯莊公,往往認為這個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對此,我一直很有幾分不平。試問:如果說當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劌的軍事思想能得以實施,魯國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嗎?今日重讀《曹劌論戰》,對魯莊公有五贊。一贊魯莊公廣開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劌得以參與論戰,二贊魯莊公面對曹劌“肉食者鄙”的批評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見,仍能虛懷若谷,唯才是用;三贊魯莊公不高高在上,而是親臨第一線深入實際,“戰于長勺”“與之乘”,甘當配角,讓能人“掌旗”;四贊魯莊公不被“齊人三鼓”勢頭嚇懵頭,用人決心堅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擾能人的作戰部署;五贊魯莊公善于總結經驗,“既克”之后能“問其故”,向內行請教,學習如何掌握戰爭的規律。在改革深入進行的今天,在人才層出不窮的今天,魯莊公的形象難道不使人倍覺親切和可愛嗎?
總之,只要抓住以上幾點去學習文言文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文言文是有規律可尋,掌握文言的學習方法,就不再談“文言”色變。
中學語文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