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兒
(廣東省江門市逢江區華僑中學,廣東 江門)
時代腳步匆匆,既帶來了教育領域的激勵,也帶來了憂思。初中德育教學不僅關乎著學生的品格養成,并且與學生的日后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強化德育教學,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一生將產生深遠影響。而如今的德育教學仍然面臨著極大的難題與挑戰,如果教師無法正確處理,將陷入教學困境之中。故此,即使當前教學改革已經高度重視德育教學的重要地位,但是教學效果仍然不夠理想。因此,德育教師應該合理正視此門功課,并及時分析德育困境產生的原因,查找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德育教學質量,促進德育教學的長遠發展。
現階段,初中教學面臨著中考與升學的壓力,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語、數、外三門課程,而德育教學既不是考試必考的文化課程,道德品行也不是高校的錄取標準,因此德育教學始終處于教學的邊緣地帶,甚至一些學校完全忽視德育教學。雖然一些學校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師的教育方式卻難以符合要求,例如,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講授教學課本,而非真正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道德問題,導致教學難以實現最終目的。
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性格、品行以及情緒等,并且不同的學生由于成長環境與家庭因素的不同,存在著差異。故此,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家庭因素等,運用相應的教育方式,尤其針對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應該予以格外的關愛。例如,針對一些性格過于內向的孩子,教師應該及時給予關心,調節學生的情緒。
信息技術的更迭,使青少年當前接觸了過多的新鮮事物,其中不免存在一些消極信息,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例如沉迷網絡游戲、網絡暴力等,嚴重制約著初中生德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現階段,在德育教學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智育教學資源與德育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學校過于關注文化課程,嚴重忽略學生的德育教學。故此,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德育教學的關鍵性,秉承著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向學生灌輸德育思想,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道德問題。
毋庸置疑,生活在當下大環境之中,中學生無可避免地面臨著各種誘惑與挑戰,一些青少年如果無法把持自己,將造成不可設想的后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出不良誘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例如,在教學中有一節課是《對不良誘惑說不》,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新聞視頻,并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了解不良誘惑導致的嚴重后果,并嚴格遵守道德底線,及時止損,懂得拒絕。
一些初中生涉世未深,社會閱歷較少,當面臨困境時往往抱有一種過于悲觀的態度,致使事態發展極其惡劣。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德育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難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講解一些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明白逆境生存的道理,進而樂觀地面對人生。
總而言之,德育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的教育環境中,由于信息技術的出現,初中生開始與社會生活頻繁接觸,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核心價值理念等。因此,學校、教師、家長等應該高度重視初中德育教學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走出教學困境。如通過進一步創新教學手段、與家長緊密聯系等手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而為社會輸送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