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君
(永州四中,湖南 永州)
高中生作為一類特殊的學生群體,隨著高中階段學習任務的不斷加大,他們面臨著嚴峻的高考壓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味以學為主,日常穿梭于“三點一線”之間,在缺乏有效溝通交流的情況下,有的學生不能自主調節各類心理壓力,導致其對學習失去信心,成績下降后壓力加重,惡性循環,學生很容易出現各類心理健康問題。作為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高中階段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創新心理教育方式,對開展高中課程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規定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開展各類活動指導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落實到實踐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氛圍,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提高全體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學校領導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獨立的領域,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輔導站,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針對性地提供個體咨詢,由于學校學生人數眾多,這就需要學校配備更多心理教師,形成教研組,在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定期加強培訓,與各學科教師形成助力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學校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外部教學環境。如開設知識宣傳欄,開辦校報,通過校園廣播、社團活動等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傳遞給學生正能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在心理教育氛圍中持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是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中,建立以班主任為核心,各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輔助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品質。
一方面,教師要注意調整自身心理修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影響學生,以接觸班級學生最多的班主任為例,其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情緒有重要的影響,如果老師心情不好沖學生亂發脾氣,把不良情緒傳遞給學生,那學生在無意識地模仿中就會產生各類問題。所以班主任與各科教師要具備自信、樂觀、認真、負責等優秀的心理品質,能夠引領學生以各種方法放松自我,減輕壓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修養,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學習,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以恰當的情境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給學生,比如,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課本中蘊涵的德育情感因素,將其滲透給學生,陶冶學生健康的情操。
要保障學生心理健康,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和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況。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協作配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穩定的溝通橋梁,家校合作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進程。
首先,學校及教師要與各位學生家長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比如建立家校通,將學校的重大活動事件與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再如,通過QQ或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溝通群,這樣,雙方就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態和學校的情況;此外,還可以設立家委會等機構,讓部分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同時還可以組織與聯系其他家長開展各類交流活動,學習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等,以便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出策略性調整,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其次,學校及班主任還可以定期組織家長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請專業的教師普及一些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解答家長疑問,幫助其更新家庭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督促孩子健康成長。這樣,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長久的堅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校、教師及家長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針對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學生培養出積極的陽光心態面對高中生活,確保高中生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