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百靈
【摘要】文章通過對傅村鎮“小候鳥”的暑期生活進行調查,總結出他們暑期生活普遍存在人身安全隱患重重、家庭社會教育貧乏及性格孤僻、內心孤獨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嘗試從制度、社會、家庭三個層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建議,以改善他們的暑期生活。
【關鍵詞】小候鳥;暑期生活;現狀;對策
“小候鳥”是指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平日留守家鄉,只在長假期間來到父母身邊,并需要他人照顧,年齡在16周歲以下的孩子。根據相關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000萬,這些留守兒童平日無法與父母相見,只能在假期來到父母身邊,并在長假結束之前趕回家鄉,由此產生了“小候鳥”現象。“小候鳥”作為一個新群體,目前學術界關于這方面的著作或論文都較少。本次調查以“小候鳥”的暑期城市生活為切入點,側重關注他們暑期的生活現狀,希望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小候鳥”暑期生活調研地點的基本情況
“小候鳥”暑期生活調研地點在傅村鎮,根據2016年的鄉鎮統計數據,全鎮本地人口有25641人,外地人口登記在冊的有49311人。傅村鎮交通便利,積極發展工業,金三角經濟開發區設在這里。通過訪談得知,該鎮實際外地人口遠比登記在冊的要多,他們主要來自湖南、安徽、四川等省的20多個地區。他們主要在服裝、食品、五金等全鎮工業體系中工作,由于每個企業的用工需求巨大,有的企業甚至有上千名員工。
由于傅村鎮已成為金華市金東區的工業強鎮,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涌入該鎮,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占全鎮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傅村鎮的“小候鳥”較為密集,本次研究將該地區作為調查地點。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共發放問卷172份,回收172份,其中廢卷2份,總計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回收率98.8%。
二、“小候鳥”暑期生活的現狀調查
(一)生活問題——人身安全隱患重重
眾所周知,一到暑期,兒童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其中,作為兒童群體中比較特殊的“小候鳥”,由于父母上班、人生地不熟等諸多原因,人身安全更容易出現問題。
通過調查可知,當父母上班不在孩子身邊時,19%的孩子會被反鎖在屋內;另外,63%的“小候鳥”在父母上班時是有人照顧的。在這些照顧孩子的人群中,首先,25%的孩子由祖(外)父母照顧,但他們年齡普遍較大,只能照顧他們飲食起居;其次,17%的親戚只能輪休的時候互相照顧彼此的孩子,由于輪休頻率低且一次要照看幾個孩子,所以也會有疏漏;最后,10%的其他是指一些企業安排專人來照顧孩子們,雖然類似真愛時尚家居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會開設暑假班,但存在設施簡陋,運營狀況欠佳的問題,因此孩子們的人身安全并沒有因為有人照顧而得到有效保障。
調查發現,很多“小候鳥”的住所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例如裸露的電線、陳舊的電器等。同時,有些樓道不僅缺少照明,光線昏暗,更有不少雜物堆放在其中,調查過程中就發現有個“小候鳥”因磕絆而受傷。
(二)學習問題——家庭社會教育貧乏
家庭教育指父母對于子女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教育引導。調查發現,由于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只有34%的“小候鳥”參加暑期興趣班,而66%的“小候鳥”沒有參加過任何興趣班。雖然現在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較多,但更多的是為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家長覺得只要好好賺錢,讓孩子不缺錢花,自身的教育責任就算履行了,反而忽視了對于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培養。調查發現,只有6%的“小候鳥”每天看書,37%是不怎么看書的,因而他們多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致出現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成績時有下降,甚至產生厭學傾向等問題。
事實上,“小候鳥”來到城市后,雖然會與當地社會進行接觸,但這種接觸只停留于表層。幾乎所有的父母每個月只休息一天,這使得多數父母還是抽不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可見,社會對于他們并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當然,社會各界對“小候鳥”的了解也是不夠深入的,因而很難準確地了解到他們的需求,所以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多關注他們,從而開展相應的活動。
(三)心理問題——性格孤僻、內心孤獨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37%的家長不會跟自己的孩子說心里話,只有63%的家長偶爾會說心里話,造成“小候鳥”們尤其是女孩子性格偏內向。這跟父母與孩子彼此間缺少溝通交流等有一定的關系。
在“小候鳥”來到城市之后,89%的孩子在父母休息時一起出去玩過一兩次。當然,有的父母自己做生意,因而與孩子出去玩的次數多一些。對比發現,經常與父母出去玩的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會更深厚一些,個性也更活潑。但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給孩子買新衣服或新玩具等,可見很多家長會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來表達自己的愛。另外,在問卷中還有一題排序題,“小候鳥”在暑期最想做的事情是希望有更多時間和父母待在一起,而希望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快樂則排在最后。由此可知,他們最渴望父母的關愛,內心孤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與父母之間欠缺溝通。“小候鳥”從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他們要經歷環境的變化、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交際圈的重建,而當他們終于適應城市時,又面臨馬上要回家的窘境。
三、“小候鳥”暑期生活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城鄉二元體制的長期存在
之所以出現“小候鳥”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國實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在這個體制下產生了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正因為他們是農村戶口,所以很難進入城市的學校上學,無法擁有與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權利和教育資源;即使他們能夠來城市上學,其父母也將面臨昂貴的借讀費。
(二)社會多是關注而無實際行動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社會”主要指農民工所在的當地政府和企業。前文分析了“小候鳥”的生活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當地政府部門沒有舉辦豐富他們暑期生活的文化活動,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了解“小候鳥”的人數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父母所在的多數企業工廠沒有對他們進行關愛,雖然有個別企業專門開設了暑假班,但暑假班內容單一,并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endprint
(三) 父母采取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暑假期間,即使孩子來到父母身邊,但由于企業實行多勞多得的工資薪酬制度,很多父母仍會主動選擇加班,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以提高自己的收入,由于上班時間較長,很少有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另外,調查發現,絕大多數農民工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他們沒有能力在學習上對孩子進行輔導,也難以顧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多數農民工家長對于孩子進行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是“小候鳥”暑期生活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小候鳥”暑期生活問題對策的探討
(一)創新制度——消除城鄉二元體制
就制度層面而言,國家應該進行制度創新,制定相關新政策,消除城鄉二元體制,進而改革城鄉戶籍制度,讓農民工父母在選擇孩子教育地點上有更多的自由。消除城鄉二元體制意味著取消農民工孩子進城入學的各種限制,比如不再有昂貴的借讀費等,他們可以順利地進入父母所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并擁有與城鎮戶口的孩子同等的入學權利和教育資源,從而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候鳥”的暑期生活問題。
(二)社會關懷——政企共擔關愛責任
就鄉鎮政府而言,不僅要加強對“小候鳥”的關注與重視,更要采取切實的行動。在暑假之初,客運中心要嚴厲打擊超員超載問題,同時,交警部門可以為他們開展生動有趣的交通安全知識講座,保證他們的出行安全。另外,城鎮各社會服務機構應該多開展關愛他們的活動,比如定期組織他們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等活動,為他們帶來社會溫暖,構建關愛“小候鳥”的長效機制,進而增強他們對城鎮的歸屬感。
就企業而言,也要擔負起關愛他們的責任。比如請專業教師對其進行學習上的指導,組織他們參觀企業或者當地文化教育場所等。另外,建議企業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假期福利,以便讓“小候鳥”多些時間與父母相處。由此,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為“小候鳥”創造一個安全快樂的社會環境。
(三)引導父母——開展科學家庭教育
“小候鳥”遠離家鄉來到城市,新鮮感之后必然伴隨著陌生,此時父母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抓住時機開展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導父母擔負起自身的監護責任,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方面的變化與需求。另外,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要多抽出時間陪伴他們,讓他們熟悉城鎮的環境,并增長見識,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多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消除他們的壞習慣,并有意識地培養其科學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解決“小候鳥”暑期的生活、學習及心理問題,不僅是對政企社會責任擔當的考量,更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三農”發展的考驗。作為當今社會處于城市化發展新時代的“小候鳥”,雖然城市里的假期生活并不如他們想象得那么美好,但只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擔責任,并且積極地開展活動,相信“小候鳥”的暑期生活會得到改善,從而擁有一個快樂安全的假期。
【參考文獻】
[1]楓臨.小“候鳥”的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N].鞍山日報,2017-7-10.
[2]田圣政,肖玉華.大學生關愛“小候鳥”幫扶對策研究——基于浙江萬里學院關愛“小候鳥”暑期社會實踐調研[J.考試周刊,2016(46):153-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