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于國家的財政,因此需要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理,確保資金應用在合理的用途上,而且要保證資金的安全。而單位的財政資金的使用需要做好預算,才能保證資金的使用合理化,在新的社會經濟局勢發展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重視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提高財政的管理水平,提高單位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資金管理;策略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統籌規劃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的工作內容多并且復雜,它所涉及單位的所有部門,因此財務管理體系的內容很多。因為部門多,所以管理問題成為難題,但是雖然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職責不同,但是其存在的目標是一致的,滿足單位的需要,與單位的經營目標一致。
(二)有利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調動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對財政預算資金的管理能平衡投入和產出數據,為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減輕負擔。傳統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是采用定量供求,而數據來源于以往的工作經驗,這是不合理的數據,因此對于最后的管理工作的結果也會有錯誤出現。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中現存的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意識薄弱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大家的關注點在核算上面,因為核算的結果與其工作的利益有關系,導致預算管理缺少有效的手段,其優勢很難發揮出來。再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權力的高度集中,它對于資金的使用也是一言堂的局面,所以很多資金都沒有被用在預算的位置上,因此不僅影響工作的進展,還會造成預算資金管理的風險,影響最終單位工作的進程。
(二)財務人員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水平需要提高
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時間長,而且財務人員的年紀很多都是高齡人員,他們的專業水平有限,學習能力有限,他們的長期安逸的工作狀態導致他們工作中缺少積極性,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的知識、能力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斷補充,不能一味地以這樣狀態工作。
(三)財政資金預算編制不符合單位發展實際情況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預算資金編制工作是預算管理的基礎,但是在做單位的財政預算的時候,要符合單位的發展情況與市場的動態,需要做成分的調查才能保證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對各項指標都沒有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最終的預算編制的結果是與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不相符,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這樣的預算計劃,一旦單位的領導者使用以后,會給行政事業單位的決策帶來經濟損失,嚴重的情況是直接關系到單位的生存問題。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重視度
在社會的發展中,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在激勵的市場中站穩,就應該重視財政預算資金的管理,加強對其的重視,客觀的看待其存在的重要性,并且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的工作計劃,清楚的劃清大家的工作職責,采取統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制度,并且保證制度的執行力度,在單位中做好意義的宣傳,讓大家熟知其存在的意義,在國家宏觀政策上要給予支持,從而為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發展提供有限的物質條件保障。
(二)健全預算編制的相關制度
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工作,首先要完善預算編制制度,保證預算編制制度是符合國家的法律要求,在對單位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以后才制定的預算編制制度。預算編制制度是一項工作需要細心的制度,在所有職工的參與下,制定合理的計劃,最終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也保證了預算編制的執行力度。
(三)強化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監督
在財政預算體制上,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擴大預算的范圍到整個單位的所有部門,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監督中來,獎勵制度完善,便于在單位內部的監督體系的完成,同時做好內控的管理,發揮出內控審計部門的作用,有利于單位的自我監督。而外部監督也不能松懈,國家的審計機構要定期對預算管理的執行情況做監督,從預算的制定到最后的執行,整個過程都應該進行監督,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在對財務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分析以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的培訓和提升,在培訓中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識培養融入進去,保證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對于專業水平的提高,應該聘請專業人員對內部財務人員進行技術的學習,召開座談會加強溝通,制定績效獎,對工作能力強的給予獎勵,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要求加強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在單位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其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單位應該加強對財政預算管理的重視,建立完善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制度,加強內控管理,預算編制制定要符合實際情況,重視人才的培養炸招聘,最終提高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水平,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計劃。
【參考文獻】
[1]符英.淺析部門預算改革的現狀和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04)
[2]洪玉顯.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J].現代商業,2010(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