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愛成
摘 要:數學是小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學好數學課,將會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隨著課程標準的頒布,小學數學課無論從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教為明顯的轉變,數學教學效率也有所提升。為了培育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們需要不斷革新和調整教學方法。對此,本文就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做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以求為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
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已然成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對于教育工作而言,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已無法滿足當前的需要。為了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教師需要認同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根據其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學習水平,及時的調整數學教學工作,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使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有趣,深入學生的內心。
一、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完全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聽者,學生被動接受教育,雖然能夠學習到一部分知識,但是無法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導致教育工作難以突破瓶頸。傳統(tǒng)課堂灌輸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下述幾點:
第一,教師沒有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去自主學習,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第二,課堂教學主要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影響學生綜合數學水平的提升;第三,一切教學工作都是以應試為目的,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第四,教學方式過于古板、老套,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下。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向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改變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使課堂變得豐富、活躍、有人情味,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要從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樨S富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1]。通過開展先進、科學的教學活動,使數學課堂從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積極、自主的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數學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配備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簡便、高效,也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感到苦惱和困難,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思想的結合,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對于一些難懂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讓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例如,在上《圓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貪玩、好奇的天性,帶孩子們認識籃球、兵乓球、足球、瓶蓋、摩天輪等物體,讓同學們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特征。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與“學”是教學工作的兩個重點,其中“學”是核心,課堂教學中,學生永遠是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容易本末倒置,將教師抬高到課堂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fā)揮出來。為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采用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互動式教學等方法,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2]。例如,小學課本《長方向的面積》,在上本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可以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給學生們,通過課堂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們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教師可以將課本、課桌、凳子等做為工具,讓學生們動手測量這些長方形物體的長、寬,讓學生們計算出它們的面積。這樣的教學方法簡單有效,可以瞬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課堂,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與感知能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的精神,有效提升了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生活與教學結合,讓教學生活化。數學是一門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很多的難題。因此,學好數學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案例和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和生活事件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教學創(chuàng)新,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3]。例如:小學低年級學習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組織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們分別扮演超市營業(yè)員和顧客,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顧客選購了酸奶5元,牙刷5元,牙膏20元,毛巾12元,顧客付款100元。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問學生們:“同學們,顧客一共需要付款多少元?營業(yè)員要找零多少元呢?”通過這種和生活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瞬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鍛煉其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學好數學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將先進、科學、人性化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強的學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雅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2(11):112.
[1]陳洪芳,臧忠臣.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赤子(上中旬).2016(22)
[2]趙宏麗,邵麗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