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生本教育,正反映了這句話的真諦。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個人覺得,“生本教育”是一種教育的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教育理念,其要達到的理想最終的教育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這個理念下,我們應該積極地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它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自主性學習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能動性基礎上,它以尊重、信任、發揮人的能動性為前提。我以本市英語教師Ms韓的三年級的一節以自主學習為主題的課為例。
1.自我認識。這一特點在英語的前置性作業中有很好的體現。在課前,聽課老師們發到了一張課堂練習紙。我們習慣課堂練習紙上印的都是課堂中的練習,需要老師教授后才可以完成。但仔細一看,發現上面的練習都是要求學生在前一天的預習中完成的。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會對自己的掌握情況有個全面的認識。
2.自我選擇。課堂上,當Ms韓與學生討論會讀的句子時,學生爭相舉手,把自己會讀的句子與全班分享。這時候,可以請學習薄弱的學生先來讀,往往他們會讀的句子比較簡單一點,這樣不僅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成功感,而且可以讓知識的教授滿足學生由簡入難的學習需要。這是一種展示的自我選擇過程,同樣也是一種學習的自我選擇過程。
3.自我反饋。在接下來的學習中,Ms韓先采用組內自由讀句子的方式,會讀的學生可以教不會讀的學生,這是一種同伴互助式的一對一教學,比老師對著全班四五十個學生一起說的學習對象要明確、學習效果要好;接著采用小組演示的方式,請學生到教室前來讀課文或展示自己仿寫的小短文,對于學生讀得不對的句子一下子就能反映出來,更利于糾正;最后采用猜謎的游戲方式,對書本中的知識加以拓展,同時又明確組內各個成員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在這三項學習活動中都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思考、展示、評價或被評價,最后在自我反饋中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是主角,都有自己應該承擔的學習任務和思考過程。“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能力范圍之內,盡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盡可能地展現自己。
二、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獨立性基礎上,其實質就是獨立學習,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要求學生能夠不依賴教師和別人,自主獨立地開展教學活動。
1.讓學生做課堂中的小老師。最近我看了很多關于生本教育的課堂實況錄像,有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學生能夠通過課前的小組形式的自主學習,把書本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活靈活現的課堂展示或演示,就像小老師一樣給全班同學上個5到10分鐘的課。小組的合作學習很好地克服了個人學習中的遺漏或不足,它讓學生的知識展示更全面,也更生動。
2.讓學生做某個教學環節的小主人。在我們自己的教學中,要像錄像中完全由學生來教學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這一方式有機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從課堂的某些環節來實現這一教學方式。在一次市級評優課中,某校顧老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針對圖片自主提問,不僅訓練了新授的句型,而且培養了學生想學想說的獨立思考意識,很好地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獨立性特點。
3.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評價者。盡管學生在評價自我時常常是比較主觀的,評價的要求會相對的低一點,評價的結果會相對的高一點。但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對他們學習的一種肯定,能夠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中多說“I can!”而不是“Sorry。”更有利于自主學習的開展和實施。
三、自主學習的異步性
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觀條件,并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并對學習結果做出自我評估。
1.合理安排學習小組。自主學習中常用到的就是小組學習,雖然我們提倡讓學生自由組合,但教師也應在整體上宏觀調控。一個組內,應該有學習優秀的學生,一般的學生,也應有學困生;在布置任務時,簡單的應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承擔,拓展方面的應由學習好的學生來做;在展示時,也應該遵循由簡入難的規律。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2.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答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她)對知識的需求量和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我的教學中,我會根據了解的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3.讓好學生脫穎而出。自主學習既能讓學優生在課堂活動中有更大的表現舞臺,也能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成為他人的小老師。
4.講究作業的層次性。在作業的布置中,能夠很好地體現自主學習的異步性。較薄弱的學生可以更側重于單詞句型訓練,較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免去一些機械的抄寫或練習,把作業重點轉移到更深層次的語篇閱讀理解或寫作訓練上來。
“生本教育”即以學生為主體,在很多教學案例中,學生往往都是以小組的形式,自主開展研究、講授、討論等活動,在自我探究和同伴互助的形式下發展他們的潛能,逐步養成學會學習。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和貫徹下,我相信學生能夠真正“學會學習”。
【作者簡介】王秋,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