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冰
摘 要:高中化學一直是學生高中學習階段的難點所在。之所以說它是難點,是因為高中化學不僅知識復雜抽象,內容還豐富多彩。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高考化學的考查題型就比較廣泛,有推斷題、實驗題和計算題等。為了讓學生在高考化學中取得優秀的成績,教師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各類解題能力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基于此,從如何提高學生化學計算類問題的解題能力這個角度出發,進行一些思考。
關鍵詞:計算類問題;高中化學;解題能力
具體分析高考的化學試卷,計算類問題所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學生計算類問題的解題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更多是采用題海戰術,他們只關注學生的做題數量,而不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而題是永遠也做不完的,教師這樣做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學生只有了解了計算類問題的基本類型、掌握了計算類問題的常規解法和規范了計算類問題的解題步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一、向學生總結化學計算類問題的基本類型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計算類問題的解題能力,需要向學生總結計算類問題的基本類型。因為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類別的劃分是對研究對象開展深層次研究的基礎所在,學生只有確定了計算的基本類型,才能有條理地對題目進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教師可以依據化學知識點來進行類型的劃分,例如:化學量與化學式的計算、溶液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計算等。教師還可以通過解題的基本思維方式來進行類型的劃分,常見的解題思想有函數、分類討論和數形結合三種,教師據此可以將計算類問題分為混合物反應的計算、過量問題的計算、有機物計算、范圍討論計算等。總之,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來進行劃分,以此讓學生了解計算類問題的基本類型。
二、向學生講解化學計算類問題的常規解法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計算類問題的解題能力,需要向學生講解計算類問題的常規解法。因為常規解法是解題思路的載體,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思路,他們才不至于無從下手。化學計算類問題由于類型眾多,導致常規解法也是多種多樣,有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公式法、關系式法、討論法、圖解分析法、極端假設法、十字交叉法等。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常規解法講授的時候,不僅需要向學生點明它們應該用于哪種題型,還應該選擇合理的例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從而讓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例題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理解吸收。例如,守恒法、方程組法和關系式法的核心思想都是反映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它們通常用于題目中存在守恒關系或者隱含的恒等關系的計算題中。筆者在對學生講解的時候,就選擇了如下例題來對學生進行分析:求1克含2.8%水和7.2%碳酸鉀的氫氧化鉀固體溶于50 mL濃度為3 mol L 鹽酸,并用30.8 mL濃度為1.07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中和后的溶液加熱蒸干后所得固體的質量。這道題的數字復雜,計算起來特別麻煩,學生往往不會有耐心計算。這時筆者引導學生去挖掘題目存在的深層內涵,學生就可以發現最后所得氯化鉀固體中的氯元素都來源于鹽酸,他們只要計算出鹽酸中氯元素的質量就可以輕易得到氯化鉀的質量。在筆者例題的講解下他們也對質量守恒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向學生傳授化學計算類問題的解題步驟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計算類問題的解題能力,需要向學生傳授計算類問題的解題步驟。平時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學生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在考試中的臨場發揮也是極為重要的。這時教師就需要向學生進行解題步驟的講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他們就可以在考場上有條不紊地進行解答,不至于產生慌亂的心理。接下來筆者對計算類問題的解題步驟進行闡述:
1.認真閱讀,挖掘題示信息
學生在看到題目的第一眼,審題是最基本的步驟。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將條件、要求等重要信息用筆標注出來,以此來保證他們認真地對提示信息進行了挖掘。
2.靈活組合,運用基礎知識
在經過審題之后,學生已經弄清了題意,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與題目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從腦海中整理出來,并通過對其的分解、遷移、轉化和重組,判斷題目的題型。
3.充分思維,形成解題思路
接下來學生要做的就是在腦海中思索題目類型所對應的常規解法,然后尋找題目中的突破口,根據解題思路一步一步地進行題目的解答。
4.檢核答案,提高做題效率
當學生解答完畢之后,需要對答案進行快速地檢查,以確保做題的效率。學生檢查的內容有兩項:一看有無按照要求答題,二看是否有寫錯或算錯之處。
總而言之,教師對學生進行化學計算類問題的類型劃分和常規解法的總結,可以幫助他們對化學計算類問題有著本質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教師規范學生化學計算類問題的解題步驟,則可以讓學生在緊張的考場氛圍中合理有序地進行計算類問題的解答,從而提高自己的解題效率。
參考文獻:
[1]莊自立.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3):47.
[2]柳召偉.提高學生高中化學解題能力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8(16):13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