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
摘 要:審美教育即美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貫穿美育是培育新時代人才的需要。那么,高中語文教師怎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美育的探索,是當前語文教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有些粗略見解。結合高三語文美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在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中,審美教育對于高中生學習來說有著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審美能力。《蔡元培美育論集》中提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然而,在當今教育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對于美育還存在誤區,單純地認為審美教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審美教育的多學科屬性及滲透性,從而使得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流于形式,嚴重影響著學生的綜合學習發展。基于此,本文在闡述語文與審美教育的關系、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誤區的基礎上,提出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方式方法,希望對相關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語文與美育的關系
1.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
在大多數高中生眼中,語文學習枯燥無味,無法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針對這一現象,高中語文教師就應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高中語文課本內容廣博精深,不僅包括自然美、人情美,還包括語言美、風格美、藝術美等。例如《項脊軒至》的敘事抒情,《長亭送別》的寫景抒情,《漁夫》的人格抒情等。基于此,語文教師要結合高中生情感豐富的特點,不斷引導學生去體驗美、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讓學生在心靈上感到一定的愉快感,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美育體驗,使“苦讀”變成“樂讀”,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2.實施美育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環節
筆者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實踐發現,大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懂得了課文內容的中心思想就大功告成了。本質上,這樣的教學總結與審美教育目標還相差很遠。審美教育貫穿整篇文章,無所不在。例如,課文中的自然景觀、社會現象等,都能夠引發學生的美感。對此,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披文入情”,引導學生細致品味課本內容,體驗豐富的思想情感,領悟深刻的真理,領略不同風格的結構美、語言美、藝術美。所以說,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去感受世界、認識世界,能夠讓學生內心深處產生追求崇高、美好的強烈欲望,從而使學生的思想認知更上一層樓,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二、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誤區分析
1.過度重視“美育”,輕視“德育”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語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個性及健全人格,有效推動“德智體美勞”的協調發展。由此可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美育與德育重要性相當,應共同發展。然而,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當下,個別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強調課本語言美、結構美,卻忽視了作者情感中所蘊含的諸多高尚品德,最終造成語文教學中重視“美育”、輕視“德育”的現象,嚴重影響著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2.過度重視“美”的結論,忽視了陶冶的過程
對課本內容的解讀是語文審美教育之根本,對此,語文審美教育應有效把握語文學科的特征,在解讀本文的基礎上進行審美教育。然而,在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雖然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加大了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并沒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學習流于表面,無法理解深層內涵及真實情感。基于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美”的結論,忽視了陶冶的過程,從而使得語文審美教育偏離了教學的本質要求與目的,無法培養學生的多元審美能力。
3.過度強調“美”的感性認識,忽視了美育理論的指導
在新課標背景下,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與整體把握的能力”,然而這一要求卻被大多數教師曲解,不是輕視這一要求,就是過度強調“美”的感性認識,并忽視美育理論的指導。例如,大多教師認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要完全摒棄之前的“重分析、重認知”的做法,而是要“重感知、重體驗”。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只能讓學生囫圇吞棗,無法在深度理解美育理論的基礎上感受美、理解美,更不用說創造美。對此,以上所述做法并不利于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開展,更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方式
1.視聽中感受美
正所謂:“小聞小若聞之,聞之小若見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自我體驗,能看到的就讓學生用視覺感受,能聽到的就讓學生用聽覺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愉快、自主地投身于語文學習之中,并深刻體會到審美教育的意義。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的一篇優美散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恬淡,主題深刻,極富有啟發性。《蘭亭集序》中所描繪的山水環境極美,教師可在課下搜集大量的山水素材,如茂林、溪流、峻山等,借助微課教學模式制成課件供學生欣賞,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自發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朗讀與感受,展開審美的體驗和深思。這篇散文還具備了書法作為藝術作品的全部審美因素,所以被稱為書法藝術上的巔峰,更是文學藝術的瑰寶。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親身臨摹與分析,供學生欣賞與學習,讓學生感受其文字美。另外,這篇散文還是一篇立意深遠的文章,由敘事到寫景,從一次非常普通的游宴活動到作者的生死觀,通過教師的深層分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事美、情美。
2.閱讀中感知美
審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如果沒有形象和情感,也就不會有審美教育。對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這是創作者如何形成文章,讀者如何閱讀理解的一個過程。那么,教師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教學中突出審美教育的形象性,因為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有極高地位。
《記念劉和珍君》是魯迅所作的一篇紀念性文章,整篇文章主要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歌頌“中國女子的勇敢”,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由此可知,《記念劉和珍君》具有極高的存在價值與審美教育意義,即啟迪與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那么,在筆者講解這篇文章時,為了將劉和珍的形象初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就通過“破其卷而取其神”的教學方法,將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分成三個部分:“平日表現、對敵表現、死難情形”,讓學生從閱讀中尋找答案,然后根據學生的閱讀重點在黑板上一一寫出,從而將劉和珍的形象呈現出來。在此背景下,學生就會形成一個審美知覺,并獲得愉目悅耳的美感。綜上所述,在閱讀中感受美對于語文審美教育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既可以啟真,又可以儲美;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又可以協調發展學生的個性;既可以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有效擺脫低級趣味的東西,從而在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同時,讓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樂觀主義精神。
3.問答中理解美
高中語文課本教材與其他科目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人文性。例如,課文中有追憶童年的往事,有歌頌祖國的美景,有贊揚教師的諄諄教誨等。以上所述的事物,都能夠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理解力提供強有力的素材。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抓住其重點詞句,并分析其“美”在何處?又是怎樣體現出來的?為此,教師可以巧用問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別離》是馮至所作的一首十四行詩,其音韻回旋,具有極強的抒情性。那么,筆者在審美教學開展過程中就會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回答中理解美。例如,《別離》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別離》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友情?作者在《別離》這首詩中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通過巧妙設計問題,最大化幫助學生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情感美學。基于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挖掘課本中關于“美”的資源,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及生活、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4.寫作中創造美
寫作教學的審美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的寫作基礎訓練與審美能力訓練相結合,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如果語文閱讀教學側重于鑒賞,那么寫作教學則著重于創造美。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去接觸、感受、認識周圍現實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習慣觀察的個性特點。基于此,這就可以得知,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方式之一就是在寫作中創造美,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蘭亭集序》中所帶給我們的美學享受,如對于生死嘆息、悲痛的情感以及生命可貴之處的情感。如果只是讓學生進行閱讀鑒賞,學生審美能力是難以提升的。相反,如果讓學生仿寫《蘭亭集序》中的情感感受,讓學生寫出類似的思想情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創造具有自己個人特色的美學,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及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重在撥動審美之弦,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還可以讓學生積累審美經驗,從而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審美教育在學生個人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有效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意識到周圍的世界充滿“美”,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學會審美、愛美、創造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白忠明,潘忠.試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8(5):181-187.
[2]葉梅.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7):16-17.
[3]劉潤玉.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審美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5(5):72.
[4]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5(5):50-5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