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勇
摘 要:在當代的初中教學體系中,語文學科的教學無疑占據了最主要的部分,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與古詩詞的教學更是重中之重。文言文和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與濃縮部分,學習文言文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大的作用,可幫助學生了解古代詩人的情懷,大多古詩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或是抒發作者對于愛情的寄托。學生通過積累文學知識,可以有效地陶冶情操,抒發情感,甚至學習詩歌創作,對于學生的情感抒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當代的初中語文文言文古詩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古詩詞;陶冶情操;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在近年來的考卷中,文言文出現在考題中的概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中招考卷中,甚至單獨將文言文作為一道大題來鑒定學生的文言文古詩詞理解能力水平。但是,文言文和古詩詞都是古代的文人騷客用來表達情感的方式,和現代的小說、記敘文等白話文有著不一樣的地方,學生不容易理解古代字詞的含義,這導致學生在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上具有一定的障礙,如果不能掃清這些障礙,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對于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中所遇見的問題,下文提出了多種措施來應對。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古詩詞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古詩詞的教學是一項重點的教學任務,也是一項教學難點,教師對于如何攻克這項教學難點表示頭痛。古代詩詞中大量的字詞和現代字詞所表述的含義并不相同,這導致學生無法正確了解古文,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進度減緩。其次,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其他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過于膚淺地停留在文言文的表面,只是單調地去了解文言文中生詞的含義,僅僅做到了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而非進行了深層次的鉆研去嘗試理解文人騷客在創作時所表達的情感,如此一來,學生會認為文言文古詩詞不過爾爾,便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果不能理解文言文所表達的深刻含義,就不能真正領略古代詞人的雄心壯志,更沒辦法去領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魅力,這種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承,就會因為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厭倦而逐漸缺失。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也是導致學生對文言文懈怠厭倦的原因之一,畢竟文言文和古詩詞不同于當代的文章,學生不具備通讀全文后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師通常只是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翻譯,并要求學生識記背誦,如此一來學生被強制進行背誦學習,這將導致學生對于古文所表達的內涵仍然處在不理解的狀態,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文言文以及古詩詞的教學。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的學習不同于現代文的閱讀學習,現代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可以從生活中感悟現代文章的內涵,而文言文古詩詞卻是古代的文人騷客所做的文章。大多數的字詞和現代漢語詞意相違背。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讀通全文,鼓勵學生運用教輔材料,通過提前預習的方法,將文章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語法等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字詞含義進行標注,并且通過查閱教輔材料,理順整篇文章大意,首先要做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含義,這樣一來,在第二天跟進教師學習才能不掉隊,還能通過向教師提出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通過自己的預習和教師授課相結合,來鞏固自身對于文言文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學習文言文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學習任務,就是作者的背景。在古文學習中,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例如學習辛棄疾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文時,就應該對作者有所了解,辛棄疾一生心系江山社稷,心系貧苦百姓,所以他才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如此一來,通過了解作者背景,就更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就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對整篇文章進行剖析,如此便能更好地去進行識記。其次,注重生詞的理解,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批注生詞含義,通過將字詞連接起來理解整段話的含義,并且舉一反三,這樣一來,在下一次學習新的文章時碰到這些單詞就會輕易地理解它們的含義。
三、學習文言文的意義
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在于接受古人所留下的傳統文化,從古文中可以領略在古代發生的奇聞逸事,了解古人當時生活的場景,并且繼承古人的優秀思想,如此一來,對于學生陶冶情操、培養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古詩詞的學習中,古代的文人騷客在文中所運用的成語多流傳至今,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古文,了解成語詞句在原文中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識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抄錄古文中出現的好詞好句,通過合理運用搬進自己的文章中,如此做法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為其文章添色很多。尤其是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自古就是文人騷客抒發己見、書寫祖國壯闊山河的重要表現形式。
在初中文言文古詩詞的教學中,需要教師著重進行詩詞的翻譯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所以這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下足工夫,通過不斷汲取知識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通過讓學生領略古詩文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感悟其中的道理意義對古詩文學習產生興趣,以此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盤長嵐.初中古詩文教學現狀及問題解決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3(21):11.
[2]李桂霞.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讀解問題剖析[J].求知導刊,2016(32):7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