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燕
摘 要:立足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以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機滲透德育的策略及注意事項兩個方面入手,圍繞基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活動所開展的有效德育滲透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德育滲透;策略;注意事項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一門人文性異常豐富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挖掘音樂教育中的人文性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機滲透,以促進他們的更好成長”。對此,我在自身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便會格外注重相關人文資源的挖掘、延伸與利用,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德育滲透,以求達到更好的音樂教學效果。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音樂教學實踐對此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于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機滲透德育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包含眾多德育內容,以下我僅從愛國主義教育、創新意識教育兩個方面入手,針對如何有機滲透德育展開細致闡述。
1.挖掘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湘藝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所涉及的音樂曲目眾多,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更是數不勝數。對此,在音樂鑒賞教學實踐中,我除了會帶領學生認真分析每一音樂曲目中所包含的音樂理論知識外,更是會帶領他們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像在教學《祝酒歌》這一音樂曲目時,我便有意識地向學生講解了蒙古族熱情好客的民族風俗:蒙古人性格爽朗、喜好飲酒,每當有客人來,他們總是邊唱歌邊敬酒,并將客人的名字編到歌詞里演唱,直唱得客人與主人都豪氣頓生、激情飛揚。簡單的背景介紹使學生被蒙古族祝酒歌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所感染,并由此而生一種濃濃的民族自豪感,如此一來,愛國主義教育便很好地落到了實處。
2.挖掘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創新意識教育資源
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培養學生成為音樂家、美術家,而在于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中擴展自身的視野范圍,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擁有自己對待外界事物的獨特客觀認識與理解。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同樣如此。我在自身的音樂教學實踐中便不會強制禁錮學生的思維與思路,而是會鼓勵他們大膽、合理地展開想象,并以此為基礎得出多姿多彩的創意想法。如,在教學《彩云追月》這一音樂曲目時,我便鼓勵學生認真聆聽曲子,并鼓勵他們踴躍表達自己聆聽時的感悟與感受。“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個人感受不盡相同。有的說,通過聆聽曲子仿佛看到了浩瀚的夜空;有的說這首曲子帶給自己簡單卻又質樸的一種感覺,在流暢的線條中感受到了一種從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情緒;還有的學生說,整首曲子的曲調較為平和,但自有一種不露聲色的活力,令聽者倍感和諧、圓融與意趣盎然……這般一來,在我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得以在音樂鑒賞學習活動中鍛煉、發展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自身對《彩云追月》這一音樂曲目的深刻感悟,一舉兩得。
二、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實施德育的注意事項
德育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教師在滲透德育時必須嚴格注意以下兩項內容。
1.音樂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德育
音樂鑒賞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并能在實際生活中對優秀的音樂曲目加以欣賞;至于德育則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非常重要,但絕不能代替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進行培養這一最終教學目標。簡單來講,音樂教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德育,兩者是主要與次要的關系,雖共同服務于學生的茁壯成長,但很顯然,德育不能喧賓奪主,完全取代音樂教育。
2.德育要因時而行,伺機而動
德育講究潤物細無聲般的無痕形式,因此,我們高中音樂教師不能只是一味長篇大論地向學生灌輸大道理,這樣只會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從而使其不僅對音樂教育逐漸失去興趣,進而導致德育也難以獲取預期中的理想效果。為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一定要立足于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客觀階段特征與心理需求,因時而行、伺機而動,這樣才能在避免學生產生不良抵觸情緒的同時,切實等到音樂教育與德育兩者的有效融合。
結合上文的分析來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實施德育存在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但與此同時,由于觀念的偏差以及方式的不恰當,部分音樂教師難以獲取良好的德育效果。對此,我們既要認識到德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同時又要選擇最恰當的德育滲透時機,如此,才能真正將音樂鑒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標發展成為可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日后,我仍將針對音樂教育與德育兩者的融合展開進一步的探索,以求切實推動學生知識與品質的綜合協調成長。
參考文獻:
[1]葉文卿.探究德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藝術評鑒,2018(1).
[2]詹芳.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