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麗
(吉林省通榆縣第七中學,吉林 白城)
應試教育下的英語教學是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目的的單一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滿堂灌,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我國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改革。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并根據他們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通過分層教學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最佳發展。教師要正確處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體學生之間的關系,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讓學生積極、主動、廣泛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具體來說,通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和我國長期以來奉行的精英教育理念不同,我國全面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全民教育。這就需要初中英語教師轉變以分數評價學生的片面做法,公平對待每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為了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英語水平,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教師要充分關注初中生在知識積累、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鼓勵,幫助他們各自在原有水平上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例如,為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和他人交流的能力,必須提高他們的英漢互譯能力。在對初中生進行英漢互譯訓練時,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將重點放在日常交流常用的句子上,夯實學生基礎;對于那些學習中等的學生,我則注重擴大他們的詞匯積累,引導他們在閱讀相關外文書籍過程中增加詞匯積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那些有著較好英語基礎的學生,我則安排了一些名人名言對他們進行提高訓練。通過因材施教,他們的自信心逐漸增強,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展。
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失敗之處在于只發揮了教育的選拔功能,卻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發掘與培養。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為了讓每名學生都能夠獲得進步,都具備適應未來的綜合素養,教師要秉承“人人都有發展潛能”的育人理念,在教學當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每一名“后進生”,教師要善于發現、發掘不同學生身上的潛能,因勢利導,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鼓勵那些雖然暫時成績不佳,但是有發展潛能的學生回答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的學生雖然單詞識記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差,但是書寫規范,我就經常給他創造機會,讓他去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大家的贊美中,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并且為了避免在書寫過程當中出現單詞拼寫錯誤,他還主動地研究有效的單詞記憶方法,平時在同學們面前也不再自卑,而是大膽地運用英語和他們交流,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他的英語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很大進步。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了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從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立足于他們不同的知識水平,實施分層教學,對他們進行分層管理和分層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優發展,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提高。讓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對于初三畢業班來說,試卷講評課是最重要的課型。教師應該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到試卷講評課當中,首先教師采取集中講授的方法對試卷進行分析,明確教學重點,在練習階段,針對C、B、A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分別設計以強化基礎、鞏固技能為主的練習;引導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他們思維能力的練習以及具有極強應用性、探索性、思維量大的練習內容,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
總而言之,為了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初中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立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教學,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那些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整體提升中間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提高性訓練讓優等生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1]李紅桃.芻議英語課如何實現因材施教與面向全體的有機結合[J].教育界,2014(32):133.
[2]張彥釵.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J].教育教學論壇,20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