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軍
摘要 目的:對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進行詳細探究。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0例,平分兩組。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對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各項臨床癥狀改善的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5.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觀察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顯著,有利于縮短患兒住院時間。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病;喜炎平;利巴韋林
手足口病屬于丙類傳染病,發病率較高,且死亡率比較高,一般是由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16與腸道病毒EV71)所引發的,<3歲幼兒為高發病人群。患兒臨床癥狀主要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斑丘疹、皰疹等,少數患兒會出現各類并發癥,如腦膜炎、腦脊髓膜炎、腦干腦炎等,對于患兒的生命健康會構成一定的威脅。在本次研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0例,對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進行詳細探究。
資料與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衛生部)中關于小兒手足口病的相關標準。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4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20例及觀察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1~12歲,平均(5.3±0.9)歲;發病時間1~8d,72
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29期平均(3.1±0.6)d。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1~7歲,平均(4.2±0.7)歲;發病時間1~8d,平均(3.2±0.5)d。兩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給予患兒利巴韋林靜脈滴注,10mg/(kg·次),1次/d,連續用藥1周。②觀察組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首先給予患兒利巴韋林進行治療,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另外給予患兒喜炎平靜脈滴注,10mg(kg·次),1次/d,連續給藥1周。
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患兒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各類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②有效:患兒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有所好轉,各類臨床癥狀均好轉;③無效:患兒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無好轉,并且各類臨床癥狀均未好轉。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統計學方法:通過研究所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療效比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5.0%(17/2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20/2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兒童尚未建立完全的免疫機制,因此易感染手足口病。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以消化道及接觸傳播為主,腸道病毒(EV71)和柯薩奇病毒(CV16)是常見的主要病原。對于手足口病患兒,需要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才能夠改善預后。
利巴韋林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能夠對多種DNA及RNA病毒產生抑制作用,同時,對于EV71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細胞免疫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研究發現,利巴韋林對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在利巴韋林的實際應用中,容易產生耐藥性,可能會對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喜炎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瀉火的效果,是一種由中藥穿心蓮提取制作而成的中成藥制劑。穿心蓮內酯能夠有效促進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最終實現抑制病毒的合成和復制的效果。與此同時,穿心蓮內酯還能夠有效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并且減少炎性滲出。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5.0%(17/2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20/20);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治療時,可以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