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佩
【關鍵詞】變異理論;識字教學;分離;變異;對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9-0067-02
漢字三元素包括音、形、義。音,即漢字的讀音;形,即漢字的字形;義,即漢字表示的意義,三者之間彼此聯系、密不可分。如何通過教學建立起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是教師需要精心思考的問題。變異理論在攻破識字教學重難點上為教師提供了范式參照。變異理論認為:為了認識某個事物,就必須注意到這個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不同,如此,這個屬性就必須在某個維度上發生變化,在所有其他屬性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差異才可以被識別出來。這里的變異,是指針對具體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的變異,指向微觀的教學環節設計。變異理論提供了變異的三種范式——分離、變異和對比。
1.巧分離,突顯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
分離,是指要識別出某一變異維度,就要使該維度變化而其他維度保持不變。在教學時,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審辨出知識點的不同維度,繼而確定某一變化的維度。為了讓學生的注意力專注于學習內容的關鍵屬性,教師需要審辨出知識點的變化維度,并通過分離的策略使其中的某一維度發生變化。比如:教學蘇教版二下《識字7》時,教師先出示已學過的基本字“包”,然后轉動字盤,偏旁在變化,而基本字“包”保持不變。不斷變化的偏旁和部首組成新字,如“苞”“飽”“泡”“炮”等。新字的意義和偏旁有直接的關系,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變化的偏旁時,教師點撥偏旁的意義,進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新字的讀音,學生不難發現,新字拼音的韻母相同(有的字聲母也相同),只是聲母和聲調稍有變化。這樣,學生對字音、字形、詞義的掌握就更加牢固了,也領悟到了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
2.巧變異,突出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點。
變異,是指如果要識別出某一變異維度,就要在其他維度變化時保持這個變異維度不變。為了讓學生關注和思考某一維度,就需要變化其他維度以突出不變的維度。不變的維度往往是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點,為了突出這一規律性,教師需要精挑細選列舉多個事例,在眾多事例中,將不變的、規律性的維度凸現出來。學生只要捕捉到這種規律性的東西,思考和感悟便自然發生了。例如:部編版一上《日月水火》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象形字,而和實物的形態具有相似性正是象形字教學的關鍵屬性。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實物圖到古代象形字再到現代字的演變,引導學生認識到實物和文字不斷變化,但二者在形狀上都具有相似性,而漢字的形狀正是需要關注的維度。“田”是指人們開墾出來的一塊一塊的耕地,這一關鍵屬性又和它的字形密切聯系。激發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古代字和現代字的相似之處,然后在拓展環節出示田地的圖片,使學生對“田”的字形有一定的體悟。在學生直觀感受漢字的字形特征之后,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圖設置想象練說環節,引導學生完成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和整合,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
3.巧對比,凸顯概念特征。
對比,是指要識別某個量或特征,需要同時感受與其相對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相對的一面,為了理解某一事物的概念,需要與其相對的其他概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概念的特征得以凸顯。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等在漢字構造和學習方法上呈現出不同之處,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適當的列舉,讓學生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意義以及識字的方法。例如:蘇教版二上《識字7》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畫來表現會意字的特點。會意字和象形字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將它們進行比較教學。首先,教師出示亭子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畫出亭子的簡筆畫。接著,教師出示漢字“亭”,讓同桌互相評一評他們畫的小亭子和“亭”這個字像不像。然后,教師相機總結:勞動人民通過描摹事物的樣子創作出來的漢字就是象形字。因為學生在一年級時初步接觸過象形字,他們根據已有經驗學習這部分內容就相對輕松,而本課的重難點在于看圖會意識字。因此,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和會意字的字形,通過思考建立會意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在回顧象形字的構字規律之后,教師依次出示“人”和“亭”,并提出問題:“小亭子旁邊加了一個人,表示什么意思呢?”學生思考之后,得出“停”表示停下來休息的意思。然后,教師總結:“人”和“亭”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含義,像這樣的漢字我們稱為會意字。為了加深學生對會意字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回憶以前學過的會意字,如“從”“眾”“林”“森”等。緊接著,讓學生討論象形字和會意字的不同之處。在這種造字方法的對比中,學生了解了會意字的概念,初步掌握了看圖會意的識字方法。在接下來“鳴”“聞”等生字的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從教到扶再到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看圖會意的識字方法展開自主學習和探討。
總之,變異理論為我們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思考以及可操作的策略,它有助于教師對已有的教學理念進行審視和反思,借助分離、變異、對比的教學策略審辨出漢字的關鍵屬性,進而使學生的識字學習變得高效,使課堂呈現出無限生機。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橋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