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麗
摘 要:職業技術教育在農村初中教育中的滲透,不僅是提升農村初中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發展學生職業意識與職業素質的客觀要求。文章從此出發,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職業技術教育開展路徑展開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結合課文閱讀、注重小組合作、開拓課外陣地、依托素質教育等。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職業技術教育
一、結合課文閱讀,培養職業意識
在當前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課文教學占據主體地位,而課文閱讀則是課文教學的中心。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大都選的名家名篇,不僅有很強的文學性,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其中,不少課文都是以職業為背景,針對此類課文的閱讀,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與發展有著很好的作用。舉例而言,《紀念白求恩》是初中語文中的重要課文,講述了白求恩的偉大事跡。他身上體現的不僅僅是共產主義精神,更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課文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白求恩的感人事跡中,感受其對職業的追求以及身上所流露出來的敬業意識,這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同樣的閱讀活動也可以在《終身做科學實驗的愛迪生》等課文閱讀中開展。
二、注重小組合作,提升職業技巧
在學生的職業技術教育滲透中,職業技巧,或者說職業技能的培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構成學生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對此,教師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根據特定的原則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合作不僅能夠突破傳統教學中學生“單打獨斗”式學習的弊端,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思想、學習方法、學習感悟等在小組間的傳遞,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的發展意義深遠,而這正是職業技巧中的重要內容。
三、開拓課外陣地,引導職業實踐
職業技術教育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不能僅僅依托于課堂教學,更要在課外開展,以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職業實踐,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效果。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最為有效的手段自然是調查報告的撰寫:一來,調查報告屬于寫作的范疇,其對學生寫作能力,尤其是應用文寫作能力的發展有著很好的作用。二來,調查報告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中必然會接觸的內容,而市場調查等更是學生最為基本的職業要求。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不同小組學生相應的調查任務,并要求學生在調查任務完成后,按格式要求撰寫相應的調查報告。比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職業意識,對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也有一定的憧憬。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調查農村校園內學生的職業愿景,總結歸納當前學生最想從事的職業,并試著從社會、時代、個人等角度分析其職業選擇的原因。
四、依托素質教育,發展職業素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教學實踐的日益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初中教育的核心理念,而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職業技術教育開展中,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培養學生端正的職業態度。態度決定一切,端正的態度不僅是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基石,也是其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教師要以學習態度的端正過渡到職業態度的端正,讓學生逐漸改變以往存在的松散爛漫的現象。其次,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構成職業素養的核心,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結合理論授課與實踐活動,全方位地提升。不僅如此,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與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融合起來,做到二者的無縫銜接。最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師要借助課文的閱讀、理解與分析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在農村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是農村初中教育的特點以及學生未來發展所綜合決定的,教師需要從職業意識、職業技巧、職業實踐、職業素養等角度采取好措施。
參考文獻:
[1]張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8):167-168.
[2]蔡惠雯.關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與能力的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0(4):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