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創新小學信息技術課,要緊緊圍繞這門課程的自身特點。從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出發,了解好學生的學情,尤其要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讓興趣帶動學生進一步學習。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方法。
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教學策略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的小學信息技術課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實踐。通過讓學生動腦、動手,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進一步激發,增強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的激發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通過與學生們對信息技術課的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探討,制定更加合理受到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傳統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大多是老師先給學生講一遍技術要點,然后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這種方式從時間的耗費和實際效果方面來看,都不太科學。所以,我們用創新思維來改革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就要從變學生的學習從被動到主動來開始。常用的教學策略包括問答式、小組合作式、布置任務式等。
第一,我們可以來談一談問答式,這是常用的互動教學方式,也非常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不過我們創新性的問答式教學策略要對所提出的問題提前進行必要的設計,每一個問題難度適度,可以起到啟發思考的作用,讓學生們可以順著啟發往下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或者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通過進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
第二,小組合作式的教學策略,也是很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們進行分組,在學習某一個知識點或技術的時候讓學生們先在小組之內自學,大家一起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分組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組,保證每個組里面都有“高手”,這樣在完成比較有難度的學習內容時,會比較容易完成。
第三,布置任務式。課上學習了一個技巧或軟件的某些功能之后,只有通過實踐,學生們才能很好的地掌握,達到熟練地運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就有這個特點,那就是很多知識老師說很多遍,如果學生不動手操作,那也很難讓學生印象深刻。只有通過動手操作,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們才會真正理解這些知識,在記憶當中才會印象深刻,此時才是真正學會了。通過給學生安排一些課下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一些作品,往往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
二、注重信息技術與其他科目的整合教學
創新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開闊視野,將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視野拓寬,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之中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的整合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種趨勢,并且已經取得重大成果。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的功能,整合、共享教學信息資源。信息技術不僅作為學習的對象,而應當作為學習的工具,要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這一點在小學的幾乎所有課堂教學中都很鮮明的體現了出來,學生們也是深有體會,而我們在創新開展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更是要從課上拓展到課下,讓小學生們在課下可以將信息技術終端作為工具,例如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的檢索和整理,通過相關軟件對社會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都可以輕松的實現,而且,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不僅鍛煉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而且,也豐富了自身多方面的素質。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主動的與各學科老師進行溝通,在老師們布置各科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借助信息技術來完成。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給各學科老師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使得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要注重信息反饋,通過收集學生的反饋促進教學形式的創新
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現象是教師無事可做。其實教師可以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首先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要主動的進行巡視,隨時準備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另外,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且要特別注重學生對自主學習的反饋,根據小學生的反饋來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做到優化科學。如何促進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信息反饋呢?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民主風格,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心態開放,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因此,教師要注意平時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平易近人,這樣他們才會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因為顧慮而不敢發言。學生的反饋可以讓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通過教學反思,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優化,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總之,教師要注重教學創新,通過打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等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出他們內心更多的熱情,多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提高他們對這門學科的學習信心。
參考文獻:
[1]劉建華,黃大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模式探究[J].中華少年,2017,(2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