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麗
摘 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傳統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要求,高職院校應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革,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編制完善的改革方案,遵循科學化的改革原則,創建標準化的教育模式,保證培養新時代背景之下計算機專業優秀人才,將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有機整合,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
一、“互聯網+”時代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影響
1.促使教學工作多元化
“互聯網+”教育模式能夠促進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通過“教育云”的方式存儲各類教學資源,重新塑造教育形態。例如: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了微課資源與慕課資源開展教育工作,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指導學生隨時隨地地在網絡中觀看海量的教育資源,借助教學視頻學習最新的操作知識與技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促進教學工作的個性化發展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課堂主體,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然后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由于理論知識較為抽象,講解的時間較長,導致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受到限制,加之學生的計算機操作基礎水平存在差異,出現了教學效果方面的問題。然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系統學習知識,課堂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例如,在我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采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自主搜集關于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資源與操作技巧,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3.促進教學工作公平化發展
在“互聯網+”中凝聚了較多免費的教育平臺,可以搜集其他學校與區域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公平化的學習機會。例如,我校采用“互聯網+”教育平臺,為學生篩選最佳的教學視頻,可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源,觀看優秀課程,更好地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
1.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觀念,充分意識到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改革力度,通過教學內容的創新完成工作任務。例如,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喜好與學習特點,教師采用“互聯網+”的方式更新教學內容,不僅要進行基礎教材的分析與探究,還需要有延伸性地拓展教材知識,保證學生在合理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掌握實踐操作技能,更好地參與到日常學習中[1]。
2.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高職計算機教師在創新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工作,創建人機交互的工作模式,提升教學便利性。例如,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教師應遵循實踐操作的原則,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實踐操作的手段,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實踐操作。同時,教師應全面觀察操作情況,重點講解學生實踐期間的共性問題,然后為其安排學習任務與作業,采用網絡平臺的作業布置方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應當讓其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鞏固,并合理地學習新知識[2]。
3.考試方法的改革
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對考試方法進行改革創新,轉變以往的理論知識考核方式,將實踐操作評價融入其中,真實反映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中對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其在網絡中解答,互聯網平臺對操作流程進行記錄,教師在審閱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操作流程公平地評分,不僅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更好地利用互聯網資源。
4.教學資源的整合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需重視各類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搜集網絡中的各類教育資源,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教學效果。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高職計算機教師應樹立正確觀念,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確保在提升教學質量、整合教育資源的情況下,統一教學標準,綜合性地開展分析與探索工作,以此提升整體教育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丁銀軍.基于“互聯網+微課”模式下計算機教學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8).
[2]陽 林.基于“互聯網+”的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絲路視野,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