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34
摘要 目的:探討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壓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收治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10例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例,行臥位與站立位下腎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及醛固酮一腎素比值(ARR)檢測。結果:在觀察組,PRA明顯低于對照組,PAC及ARR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醛固酮增多所致高血壓患者,需要給予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 醛固酮;高血壓;治療
醛固酮增多癥是一種臨床罕見疾病,患者腎上腺發生病變,醛固酮分泌量增多,從而引發高血壓、堿中毒或者低鉀血癥等疾病。其中,高血壓較為常見。
據調查,在高血壓人群中,5%~13%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而且還會伴有低血鉀等癥狀。與原發性高血壓相比,醛固酮增多所引發的高血壓患者的腦出血發病率、腎損傷發病率、腦出血發病率均比較高。除此以外,醛固酮增多還會對患者的靶器官造成損傷。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對醛固酮增多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測診斷,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有效的治療n,。
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10例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例,對醛固酮增多所致的高血壓患者的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措施進行詳細探究,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10例(觀察組)以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例(對照組)。10例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齡35~60歲,病程4個月~12年。10例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均經過高血壓四項檢查,即4℃下的血管緊張素(Ang Ⅰ)、37℃下的血管緊張素(AngⅠ)、腎素活性(PRA)、醛固酮(ALD),醛固酮增高。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高血壓及四肢乏力、頭痛、夜尿增多等,所有患者均采用普通藥物進行治療,但是療效不佳。將10例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同期本院收治的1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
方法:綜合整理兩組樣本的臨床資料,針對所有患者在臥位與站立位兩種體位下進行腎素活性(PRA)、血醛固酮(PAC)以及醛固酮一腎素比值(ARR)水平的臨床檢測,并獲取ARR(PAC/PRA)結果。
統計學方法:均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臥位與站立位下PRA、PAC以及ARR水平的臨床檢測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臥位與站立位PRA、PAC及ARR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醛固酮增多是引起患者發生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醛固酮增多癥容易引發患者出現高血壓癥狀,如果采用常規降壓治療措施,則效果并不明顯。除此以外,與原發性高血壓相比,醛固酮增多引發的高血壓患者心肌肥厚發病率、腦梗死發病率、心肌梗死發病率均比較高。因此,對于醛固酮增多引發的高血壓患者,必須及時診斷確診,并采取高效的治療措施。醛固酮增多引起患者發生高血壓的機制主要是醛固酮能夠促進腎小管對鈉的再吸收,從而造成細胞外液量增加,另外,醛固酮還會促進鈉從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導致患者小動脈平滑肌細胞內鈉濃度升高。現在,對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主要有兩種治療措施,即手術治療法和藥物治療法。在治療方法的選擇方面,必須首先對患者進行診斷分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其給予治療措施。對于患者進行藥物治療,主要適用于由于某些因素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性。
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10例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例,對所有患者進行高血壓診斷,一經診斷即對患者給予口服醛固酮拮抗劑治療措施。對醛固酮增多所致的高血壓患者的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措施進行詳細探究。根據本次研究,對于醛固酮增多所致的高血壓患者,需要給予高效的診斷措施,并結合診斷結果,對患者給予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預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