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77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兒肺炎患者80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和咳嗽、發熱、肺部啰音、氣喘改善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提高小兒肺炎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小兒肺炎;護理效果
小兒肺炎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氣促、咳嗽、發熱等。由于小兒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力差,所以容易出現病情的反復發作,影響小兒發育。針對小兒肺炎的特點,僅通過藥物治療將無法達到徹底治愈的效果,還要配合科學、系統的臨床護理。本文提出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該疾病治療當中,為驗證其臨床效果及對相關應用規范而做出如下研究。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小兒肺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6歲,平均(33±2.5)歲;病程1~5 d,平均(3.2±0.6);肺炎類型:病毒感染性肺炎18例,細菌性肺炎15例,衣原體肺炎8例,支原體肺炎9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7歲,平均(3.5±1.7)歲;病程1~6 d,平均(3.1±1.1);肺炎類型:病毒感染性肺炎20例,細菌性肺炎13例,衣原體肺炎7例,支原體肺炎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兒肺炎醫學診斷標準,同時排除伴有嚴重心、肝、腎等系統性疾病,以及伴有支氣管哮喘、呼吸衰竭、精神障礙的患者。另外,兩組患者之間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叮囑患者按醫囑服用藥物,定時做好血壓、脈搏、呼吸等常規檢查。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足夠的睡眠,及時對癥處理臨床事件。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如下:①病情評估:對患者病因、臨床表現情況做深入了解。實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并做詳細記錄。②提出問題:通過上述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及相關文獻查詢,總結小兒肺炎相關癥狀、并發癥等情況。③臨床護理路徑計劃制定:護理路徑的制定必須由主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主管護師共同參與完成,同時還要結合相應醫學研究結果、臨床護理文獻及患者實際情況。④具體操作與內容的實施:患者護理內容的實施,必須嚴格遵循上述護理路徑計劃。a.入院當天:首先,為患者做好入院介紹與床位安排;其次,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并告知家長具體病情;再次,保持患者病房安靜、清潔、空氣清新;最后,指導患兒用正確的方式咳嗽,對咳嗽無力者,可采用吸痰器。叮囑患者按時吃藥、喝水,對于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處理。b.急性期:首先,根據病情評估,提出問題,并制訂路徑計劃,同時將具體狀況與治療方法講解給患兒家長;其次,飲食方面叮囑患者少食多餐,多補充水分,保證患者營養供應,對于個別患者,可以建立靜脈通道,給予腸外營養供應;再次,做好患者口腔護理,常漱口保持清潔,按醫囑服用抗生素;最后,實時觀察患兒體溫,定時進行體溫測量。另外,一旦發現患兒有表情呆滯、煩躁的現象,必須立即進行體溫檢測。降溫采取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相配合的方式,用藥期間需實時觀察藥效,防止出現體溫驟降、患兒虛脫的情況。c.平穩期:待患者癥狀逐漸消失,其相應的藥物劑量、營養供應也需逐步減少。d.恢復期:對患兒進行健康評定,如發現其無陽性體征,臨床癥狀消失便可辦理出院手續。出院前,要對患兒家屬做健康教育,同時告知其定期到醫院做復查。
觀察指標:以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作為觀察指標。具體指標包括咳嗽、發熱、肺部噦音、氣喘。以護理后兩組患者總有效率作為觀察指標。將患者治愈情況分為4個等級,即無效、有效、顯效、痊愈。①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嚴重;②有效:臨床癥狀所有減輕,X線胸片顯示陰影有所減少;③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X線胸片顯示陰影大幅減少;④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痊愈)例數/總例數×100%。
結果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咳嗽(5.13±1.1)d,發熱(4.13±0.16)d,肺部噦音(6.13±0.11)d,氣喘(3.22±2.12)d;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咳嗽(7.21±0.13)d,發熱(6.03±0.21)d,肺部啰音(8.73±1.05)d,氣喘(5.21±1.32)d。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中,無效2例,有效3例,顯效10例,痊愈25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中,無效10例,有效5例,顯效13例,痊愈12例,總有效率75%。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間質和肺泡的炎癥,發病因素主要包括藥物過敏、免疫損傷、理化因素、致病微生物等。對于小兒肺炎而言,發病原因主要是微生物,四季均易發生。臨床護理路徑是指以患者為中心,以時間為軸線,包括:入院指導與診斷、住院檢查、治療與用藥、活動、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系統化護理。臨床護理路徑以循證醫學、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制定最適合患者的護理計劃,以提高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咳嗽、發熱、肺部噦音、氣喘改善時間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患者,且總有效率更高。由此可見,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該疾病治療當中值得臨床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