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錫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95
摘要 目的:探討社區COPD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40歲以上居民2500例,展開簡易肺功能篩查、呼吸道疾病問卷調查,掌握社區COPD患病情況、診治情況,對COPD患者展開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措施,觀察效果。結果:轄區內COPD發病率5.2%。經綜合干預措施后,COPE)患者急性發作次數明顯減少(P<0.05),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明顯降低(P<0.05),生命質量明顯改善(P<0.05)。結論:綜合干預措施在社區COPD防治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綜合干預;防治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社區COPD防治方法與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的目的,對40歲以上社區居民展開了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并對干預前后的COPD發病情況、生命質量等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資料來源于某社區40歲以上常住居民,共計選擇2 500例為研究對象,男1 325例,女1175例,年齡40~76歲,平均(56.7±11.3)歲。所有人自愿接受調查,并簽署同意書。
病情診斷標準:當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的劑量達到200 pg、FEV1/FVC沒有達到70%的時候,可以將患者的病情確診為COPD。
研究方法:對其展開簡易肺功能篩查、呼吸道疾病問卷調查,對社區COPD患病情況、診治情況予以掌握,并對篩查出的COPD患者展開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措施,為期2年。對比干預前后病情急性發作次數、肺功能相關指標水平、生命質量情況。以一對一問卷方式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人口學資料、危險因素、呼吸道癥狀、病情診斷和治療等多個方面的調查。
綜合干預措施:對篩查出的COPD患者實施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包括:①健康教育為主導:向患者進行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危險因子、呼吸道感染防護、穩定期保健等多個方面的相關知識,定期組織講座等活動。②規范化的藥物治療與指導:對確診者展開個性化治療、藥物使用的具體技術進行必要的指導。③康復鍛煉:主要是對患者的呼吸肌進行針對性的鍛煉。④疫苗接種:每年定期為患者接種相應的流感疫苗,65歲以上或65以下但FEV1水平沒有達到40%者,應該建議其及時接種肺炎球菌疫苗。⑤營養咨詢和心理、社會支持。⑥家庭氧療。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包括干預前后COPD急性發作次數、生命質量以及肺功能等。COPD急性發作判斷標準:患者咳嗽痰量明顯增加或咳出大量的膿性痰、氣促等臨床癥狀呈現明顯加重的發展趨勢,需要進一步接受系統的治療。生命質量測定采用SGRQ進行,共計50道題,包括3個能區,分別為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低,則健康狀況越好。對受試者展開簡易肺功能檢查,包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吸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
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COPD篩查情況:本次調查中的2500例社區居民中,篩選出COPD患者130例,COPD發病率5.2%。在130例COPD患者中,因呼吸系統疾病就醫,接受肺功能檢查并獲得確診者共計36例,診斷率27.69%;130例COPD患者中,曾經接受治療者56例,治療率43.08%。
干預前后急性發作次數、生活質量評價以及肺功能情況比較:經綜合干預,COPD患者急性發作次數較干預前明顯減少(P<0.05);干預后患者呼吸道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生命質量優于干預前(P<0.05),見表1。
討論
臨床上,COPD屬于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近幾年,我國COPD發病例數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由于其具有顯著的進行性緩慢發展等特點,在后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衰竭,即便是在穩定期,同樣也會出現呼吸衰竭的情況,對患者生活、勞動能力等均產生了嚴重影響。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社區COPD防治方法與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的目的,對40歲以上居民展開了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并對干預前后的COPD發病情況、生命質量等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轄區內COPD發病率5.2%,診斷率和治療率均相對較低;經綜合干預措施后,COPD患者急性發作次數較干預前發生明顯減少,說明以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干預措施在社區COPD防治工作中,具有顯著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