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通菊
摘 要: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如何有效地實施這一課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課程標準;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學習的主人
早在1919年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實踐家陶行知就提出了教學合一的思想。他說大凡世界上的教師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只會教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來讀它、記它,把那活潑的孩子做個書架子、字紙簍。教師好像是書架子字紙簍之制造家,學校好像是書架字紙簍的制造廠。第二種教師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他所注意的中心點,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了。第三種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程序安排妥當,指導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另外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舉一反三!我想,陶行知先生這番觀點其實也是在探討如何執行課程方案,將編制好的課程標準付諸實踐的問題。要順利地實施課程標準,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什么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這是國家在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001年、2003年先后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我們中小學這些年各科教學實施效果怎樣呢?具體到中職語文教學中來看,課程實施效果又如何呢?
自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教師都進行了風風火火的課程改革,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教師備課來看,新課標實施后,大部分教師除了備書本外,更多地會備學生,根據學生參差不齊的各種情況實施教學,真正意義上做到因材施教。備課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教師善于從信息網絡上收集各類與課堂相關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全方面了解相關的課堂知識。
2.從教師上課看,新課標實施后,由于教師備課相對來說要靈活一些,攝取的知識面廣一些,故學生所接收的信息也寬泛一些。
3.從教學方式和手段上看,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老師采用了更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另外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手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學更為直觀形象、生動靈活,體現了一定的以學生為主的原則。
4.老師在作業批改方面較之之前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多數老師能做到不一味地批評學生,而是盡量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學生,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成效的,學生在這些細節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尤其在中職教育中,多數學生都是因當年中考失利而進入中職學校,他們內心比較脆弱,教師的尊重和鼓勵就顯得更為重要!
以上種種變化對中小學和中職的教育來說無疑是正能量的轉變,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教學案例,你就會發現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或者說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知識與技能方面。由于觀念上人們認為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選擇中職學校,導致很多學生在求學中帶上了些許自卑的情緒,“職高無用論”隨處可聽見,中職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只能尷尬地在夾縫中生存!很多中職生不愿意學文化課或是不主動學習文化課,他們總覺得自身文化水平本來就低,來中職就是來學技術的,于是在文化課上教師唱獨臺戲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這種環境下,如果教師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哪怕采取再多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學生仍然不太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后面的課程目標就難以實現。教學中教師應該讓課本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銜接,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懂得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
第二,過程與方法。新課標實施這些年來,多數課堂的大部分老師已經能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會用、和學生一起用卻是不容易的!我發現教學中某些教師盡管也使用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多半趨于形式,有的教師因為對多媒體軟件掌握不熟練,無法制作出自己想要的課件,所做的課件也無非是書本內容的重現,為了用課件而用課件。教學過程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成為了某種形式或擺設,如何解決?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這里說的先生就是指教師了。
最后是情感與價值觀。情感主要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是指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感想,這節課的情感和價值觀目標就能從課本自然延伸到學生的樂觀的人生態度、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上來。從而通過課本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文化課不但有用,而且可以說它是一種強大的人生力量!
總之,新時代的學校需要“新”的教師,更需要“新”的學生,而“學”字的意義在于自己去學,不是坐而受教。然而多數學生是不懂得如何自己去學的,就像“如何教”始終是教育者們經久不衰的話題一樣!怎么有效地實施新課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認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確是一條很有效的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