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 要:職業技術學院向來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辦學目的,為地方的發展乃至社會的發展提供極具專業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在如今經濟、科技不斷發展,信息網絡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很多高等職業學院都面臨著人才培養的瓶頸,因此研究和探討高等職業學院人才培養和日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創新的路徑,是現在諸多高等職業學院著手進行的研究課題。本文將從高等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方式創新方面作為入手,簡單闡述藝術設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學創新方法。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人才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
高等職業學院是我國教學機構中一個重要的機構,正如它本身的名稱,它以培養專業技術能力強、富有實用型技能的人才為辦學目標,并為地方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型人才。因此研究和探討高等職業學院在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是具有很高的研究意義。
一、高等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現有的問題分析
1.教學課程與市場所需有所出入。
在現下很多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學生所專業學知識并不能完全適用在職場中,甚至有些專業知識可謂是與職場所需相差十萬八千里。對于高等職業學院的畢業生此種現象也毫不例外。就以藝術設計專業為例,有時高職學院的課程教學會致力于向學生傳達設計的概念性知識為居多,卻不為學生提供更多施展所學知識的實戰機會,不僅影響了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把我深度,也影響了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專業技術的能力。另一方面,現很多高職學院的教學課程還保留著多年前的教學版本或教學內容,學院教學課程的創新與職場、市場要求相符程度不高,這嚴重影響了在校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或是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能較快地取得成績和周圍同事和上司的認可。
2.學生實踐經驗缺乏,未能及時適應市場環境。
由于學校教學方式的陳舊和教學內容的固步自封,很多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以課堂教學和老師的言語、文字傳授為主,在畢業前真正能夠在設計領域獲得實戰經驗的機會少之又少,尤其是在職場和設計市場對設計專業素質的高度要求下,只有掌握少量專業技能的學生或求職者是無法得到適當的歷練機會。很多高職學院的畢業生走進社會和職場后都會表現出迷茫和不知所措的表現。他門在學校時自認為已掌握了基本的甚至是高級的專業技能,但是在現實使用中才發現可用的本領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自己在實際中的運用需求,這不僅影響學生在新環境下積極探索的志氣,也會影響他們在未來職業發展的進程。
3.市場和環境的要求對藝術設計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人們對藝術設計認識的不斷提高,對其提出的要求也呈現出“越來越苛刻”。設計者新穎的設計理念、豐富多彩的設計形式、獨具一格的設計作品是消費者和市場看中的因素。而對于培養藝術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如何培育符合這些要求的人員顯得尤為重要,不單單是關系到學院就業率高與低的問題。培養出能力精湛、想法豐富的設計者談何容易,因此,高校如今面臨的不僅是改變表面問題,更是要從理念等內在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給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造成了較大的難題。
二、高等職業學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方式現狀
在高等職業學院的藝術設計教學中,亦是如此。學校教師團隊的教育能力和學徒的學習效率都對最終的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學得好與不好是由老師的講解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所決定。老師教得好與不好是老是由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決定的,因此鑒于上述所提出的問題,分析和研究高等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是為學院謀求更好發展的基礎。
1.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式、內容、形式偏向單一。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對學習者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專業,更是對教育者要求極高的學科。在很多高職院校中藝術設計專業仍保持著原來的傳統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內容也往往是保持了原來的單一形式,這不僅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也對學生未來踏進職場時影響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學校為了達到全體學生的就業效果等,難免會出現重視程度不夠高、提供有效資源較少等現象。老師教學方式主要集中在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并未利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影響了教學成果。
2. 老師教學能力與現下要求出現不匹配現象。
在現下很多高職院校中,老師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學方式也可謂是多彩多樣,這就突出了有些高等職業學院的老師教學能力不佳的問題。很多時候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會有所感嘆,在學校所學并不能在實際工作中適用,因此或是在工作重新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成為職位所需的人才;或是在無數次不被重視后,逐漸喪失了積極進取的志氣,在藝術設計職位中迷失自我。其實這無疑與老師的教學息息相關。老師教的好,教的知識與技能與學生未來的實際應用相關越大,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越能遂心應手,因此老師教學能力與實際需求的不匹配現象需要引起學校的重視。
3. 學生學習效率未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了教學成果。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的灌輸、學校的支持盡管重要無比,但是學生自我覺悟和自主學習更是直接影響學習成果的最終因素。有些高職學院的學生選擇藝術設計專業只是因為,已無其他專業可選而選擇,或是因一時興起選擇了此專業,卻又因被其難點、繁雜之處打敗而中途放棄,因而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這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三、關于如何在新形勢下改變高等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的簡單探析
1.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符合職場需求的人才資源。
人們常說只有以現實為基礎,在實踐中才可以得到真知,此話對學校的培育人才也同樣適用。只有充分掌握了藝術專業設計市場的具體要求,學校才可以培養更多適用性的人才,為社會和地方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與校外企業或組織談妥,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學習平臺,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求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學生在實踐中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積累相應的經驗,以便在未來的使用中應對自如,能夠更好地適應。只有學生累積了更多的實戰經驗,才能夠實現更多的價值。
2.以教為基礎,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探索“學習包”的教學模式。
在新興技術和教學理念普遍被宣傳的條件下,高職院校如果要尋求教學上的突破,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適應時代的變化。比如利用在線精品課堂教學、課前預習教學、課中輔導教學、課后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的方式方法,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在有效提高老師教學的效率的同時還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教知識。以內江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結合本地經濟文化體系和崗位需求,將學生的基本通識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素質拓展能力相結合,改革專業課程,設計出一套具有創新性并適應于本校學生的“學習包”教學模式。對專業課程以項目為載體的“學習包”,以所需的學科學識點和技能點嵌浮于項目環節中,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作為考核指標,根據學生年級將學科知識的深度遞次加深,以提升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要求。
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將零散的專業課程整合,設計出《商業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界面設計》、《會展設計》等“學習包”。在每個“學習包”的學習中,學生將一個完整的項目為骨架,以“學習包”中的各個專業基礎知識點、技能點為血肉融嵌其中,完成這個學習包中的專業課程要求。同時組建相應教學團隊,將各個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進行互補式教學。
3.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學習的興趣出發,致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更多綜合性人才。
學校、老師的轉變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求學環境和途徑,而把握良好的學習機會、實踐機會則是實現最終目的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學習和掌握,再好的學習環境也是資源的浪費。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那么再優秀的老師和新穎的教學方式都是徒勞無功。因此,高職院校在改變辦學理念、學校教學環境的和師資教學質量的同時,抓住學生喜歡學習、努力學習、愿意學習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藝術設計興趣較高的學生,學??梢詾槠涮峁┒嗤緩降氖┱蛊脚_,讓其在實踐中得到更多藝術設計的樂趣,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長處。而對于藝術設計興趣相對欠缺或不清楚自己真正所求的學員,老師可以從最基本的教學抓手,慢慢養成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興趣愛好,并在能夠逐漸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人才。
結語
高職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應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生本身抓手,有效利用時代賦予的機會,迎難而上,在面臨新形勢下的挑戰不慌不亂,培養獨具風采的有用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才是發展的正道。設計者在設計理念、設計想法、設計形式等方面謀求突破和創新,才能夠在職場中站穩腳跟,贏得一席之地。隨著專業化要求的不斷提高、市場要求的不斷變化,是變換中尋求發展和成功是很多高等職業學院面臨的難題,因此如何在新形勢要求下尋求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是很多高職院校不得不考慮到問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鴻明,亓曉麗,湯天然,江功南,劉麗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索——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設計,2012(10).
[2]劉娉.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化教學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3(3).
[3]楊旭光,秦寶利,單秋月.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人才培養教學模式[J].藝術科技,2013(3).
[4]石慧.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與反思——基于WPP合作辦學項目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5).
[5]馬小強.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