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中文熱”的興起,“搭”的是中國近些年來高速行駛的“經濟快車”——中文在國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過程中作用凸顯,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不斷提升,世界各國普遍看好中國發展前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學習中文的需求越來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熱”和“中文熱”。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羽生結弦,一位不待揚鞭自奮蹄的選手。”
2月17日,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日本選手羽生結弦以317.85的總分蟬聯金牌,成為66年來達成此壯舉的第一人。飽受傷病困擾的羽生能發揮如此出色,讓央視資深解說陳瀅即興來了段“抒情小散文”,沒想到經日本網友的翻譯之后引發熱議。
這名網友翻譯之后忍不住感嘆:“中文太美。”而更多日本網友則是介紹起了中文之美。
的確,中文很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更美在讓全世界的老外“競折腰”——
“在校學習漢語的美國中小學生人數近年出現爆炸性增長。”
“在英國家長的心目中,中文是除印歐語系之外最重要的語言。”
“兩年后俄羅斯將首次把漢語納入國家統一考試中。”
“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在土耳其總理府開設了漢語課程。”
“未來5年內,南非政府計劃在500所學校引入中文教學。”……
近來,關于中文在世界各國持續升溫的報道不斷見諸國內外媒體。全球多個國家,包括俄羅斯、澳大利亞、愛爾蘭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把中文納入了中小學考試或高考。據國家漢辦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且年均以50%的幅度在增長。
可以說,“中文熱”的興起,“搭”的是中國近些年來高速行駛的“經濟快車”——中文在國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過程中作用凸顯,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不斷提升,世界各國普遍看好中國發展前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學習中文的需求越來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熱”和“中文熱”。
十年前“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歌詞變為現實,如今“孔夫子的話”真的越來越國際化。
1億外國人正在學漢語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2015年10月22日,在英國倫敦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學生康可,作為2015年歐洲“漢語橋”比賽的冠軍,用標準流暢的漢語朗誦了一首習近平主席20多年前創作的詩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國家之間想要增進相互了解,語言文學是一把好的鑰匙。在場的習主席連連稱贊說:“他的普通話講得非常好,比我們來的很多中國人講得都好,他的朗誦比我朗誦得也好。”
如今,這位喜歡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英國小伙子,已于2016年獲得了孔子學院獎學金,正在復旦大學深造,立志“做好中英文化的使者”。
在康可的家鄉英國,中文又到底有多火?
2016年9月,英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中文教學項目“中文培優項目”(MEP),支持英格蘭中學漢語教學,計劃在2020年底前投入1000萬英鎊,培養出至少5000名能用漢語交際的年輕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推出免費線上中文課程,從最基礎的聲調開始教起,有清晰的真人發音以及生動的情境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所有中文問候語且不必花費一分錢。
據了解,英國從政府到民間全方位推動漢語教學,包括頒布國家政令、教育部設立專職崗位、每年定期巡視漢語教學課程、培養本土漢語教師等,52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到2020年全英學漢語人數計劃達40萬人。
類似的“中文熱”也出現在美國。《紐約時報》稱,2005年,美國只有200所中學開設了漢語課,學中文的孩子只有2萬人;如今,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有40萬。在該報看來,中文的流行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不無關系——“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令‘中文熱逐步成為全球潮流。”
在中國周邊,“中文熱”的現象更加明顯。據韓國首爾孔子學院理事長李充陽介紹,韓國是目前全世界漢語教學規模最大、市場最發達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韓國5000萬人口中,有1060多萬人在學習漢語及漢字,數量居全球首位;每年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中小學生漢語考試(YCT)等各類漢語考試的考生達17萬人次。
中文熱的背后,離不開漢語國際教育的支撐。據統計,各國開設漢語專業的學校有3000多所,開設漢語學分課的學校有5000多所。目前,學歷教育、學分教育與培訓教育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多層次、立體化的漢語國際教育體系基本成型。
“各國漢語教學正在由普及型、興趣型向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組織機構、課程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國家漢辦負責人馬箭飛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開設漢語課程的教育機構迅速增加,學員規模持續擴大,教師隊伍日益壯大,民眾對中國語言文化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活動進入社區、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內校外互動,各職業、各年齡段、各種身份學員廣泛參與的熱烈氛圍。”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寫道,“現在全球學習漢語者從2004年的近3000萬人攀升至1億人……其增長速度讓人吃驚。”endprint
中文教師供不應求
與過去各國漢語教學主要集中在大學、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不同,近年來,各國漢語教學普遍向低齡化、基礎教育階段發展,社會各界支持度、家庭參與度越來越高,漢語教學正在由過去少數人的興趣變成學校、家庭廣泛參與的事情,年輕一代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
在美國,中文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成立,越來越多的非華裔家庭選擇送孩子到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不少公立學校也將中文納入低年級必修課。據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從2009年到2015年,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翻了一番。目前美國全中文學校已有230家。
法國電視二臺稱,過去十年間,學習漢語的法國中小學生翻了四番,漢語現已是法國初、中等教育里位列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語。
在英國,首家以中文為主的雙語托兒所日前在倫敦成立。一項針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父母的調查顯示,在除印歐語系之外的語言中,中文被英國家長選為“未來最有用”的語言;超過半數的父母認為,學習中文有助于孩子未來事業的發展,也能開拓孩子們的視野,接觸中國的文化。
在新西蘭,過去兩年中,隨著當地華人的與日俱增,學習中文的中學生增長了30%。亞洲新西蘭基金會的調查顯示,53%的受訪者認為中文是孩子們最應該學習的外語。
中國電視劇的熱播也帶動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興趣。記者在某次莫斯科飛往上海的航班上,看到身邊的俄羅斯姑娘正在用iPad看某部中國熱劇,而且是不帶翻譯字幕的。當記者用中文抱怨聽不清俄羅斯空乘在說什么時,俄羅斯姑娘竟然用流利的中文給記者重復了一遍。她告訴記者自己叫莉利婭(音),中文在她的家鄉熱得“發燒”,成為小孩子炫耀的法寶。
的確,據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國立師范大學去年發布的一份名為《漢字文化:漢語在俄羅斯的傳播趨勢》的報告顯示,近十年來學習漢語的俄羅斯公民增加了兩倍多。1997年人數約為5000人,2007年已達1.7萬,而到2017年,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到5.6萬。有消息稱,俄羅斯政府計劃在2018年把中文納入俄羅斯中學的9年級國家期末考試體系。
相關調研還顯示,目前全球開設漢語課程的中小學校是高等教育機構的8倍。在美、英、法、泰、韓等眾多國家,漢語教學從大學迅速向中小學延伸,K12(從幼兒園到高中)成為漢語教學最重要的“增長極”。
馬箭飛表示,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70多個國家開設漢語課程或漢語專業,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尼、蒙古、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漢語教學均由第三外語上升為第二外語。
不過,持續升溫的“中文熱”帶來的是優秀師資匱乏的難題。巨大的市場缺口,使對外漢語教師供不應求。據統計,全球中文教師的缺口達到了500萬以上。
于是,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越來越熱衷于雇傭懂中文的保姆,其年薪往往比一般的保姆要多出至少兩萬美元。即便如此,華人保姆仍然供不應求。美國彭博社提到,前兩年在紐約就曾出現兩家雇主為了爭一位華人保姆而相互抬價的情況。

在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上,“漢語教師”的崗位每日更新達近百個。在國外,漢語教師的薪資非常誘人,據統計,在新加坡當漢語教師,年收入約為18萬至36萬元人民幣,在美國約為6.5萬至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萬至68萬元),在德國約為7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4萬元)。
想要加入中國“朋友圈”
對非母語國家的人來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就像在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一群老外學中文,始終分不清“主食”和“豬食”。但即便如此,還是有這么多外國人熱衷于學中文。
究其原因,學中文正成為不少外國人增強自身職場競爭力的首選。
美國彭博社報道稱,美國國防部的資料顯示,未來,美國在財政、商務、外交和安全部門,都需要精通中文的美國人。
英國《金融時報》則說,如今學習中文被“高智商商界人士”視為一項不錯的投資。英國工業聯合會此前選取291家英國公司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最受雇主歡迎的外語中,中文的受歡迎度達到31%,在印歐語系外最受青睞。
據說,在巴黎機場免稅店,會說中文的導購員已經成為老板們爭搶的“香餑餑”, 為防競爭對手挖人,不少導購員還被老板要求在名牌上使用假名。
為提升外籍員工的中文水平,相當數量的跨國企業也是出手闊綽,“一擲千金”。數據顯示,歐美企業在員工中文培訓方面預算為平均每人8000元人民幣,日韓企業可達每人1.2萬元人民幣。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服務集團WPP首席執行官蘇銘天甚至直言:“漢語和(計算機)代碼,是我最關心的兩種語言!”
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中資企業走出國門,在沿線城市投資建廠,這使中文國際化迎來重大契機。目前,中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51個國家設立135所孔子學院和13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2016年注冊學員46萬人,文化活動受眾270萬人,分別比上年度增長37.3%和14%,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
“中文熱”大規模大范圍爆發的背后,更折射出的是外界想進一步了解中國,加入中國“朋友圈”的熱切心情。
例如,在去年的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許多外國小朋友在社交平臺上用“圣誕快樂”“我愛你”等中文表達了節日祝福。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上,許多外國小朋友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與風箏、空竹等物件的合影,還穿上了旗袍、唐裝等中國傳統服飾。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中,中國年更是遍布全球各地——在馬來西亞巴生,書畫學員參加“福旺齊天、萬狗騰春”繪畫活動,迎接狗年到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的師生為當地敬老院的老人們帶來用毛筆書寫的“福”字;在印度尼西亞唐格朗市,蠟燭廠商生產了印有祝福含義漢字的巨型蠟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舞龍隊伍參加2018“歡樂春節”活動;在德國柏林,“歡樂春節”慶典活動拉開序幕,中國特色裝飾裝點波茨坦廣場購物中心;在法國巴黎,法國郵政總局還發行了中國狗年生肖紀念郵票……
在馬來西亞媒體《Borneo Post》看來,學習語言的收益將超越語言本身的價值。“中文是全球最流行的語言,全球說中文的人數幾乎是說英語者的三倍。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與之相互理解并減少誤會對其他國家來說變得非常重要。”
“中文熱”“中國熱”是中國聯系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切入點,讓“中文熱”持續升溫,中國勢必將迎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