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東(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陜西 西安 710068)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出現了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到研究性學習以及火熱的翻轉課堂理念,這些新型教學模式逐漸在改變課堂教學的形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倒了傳統教學模式,知識的傳授不再依靠教師一味地講解,而是學生課前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課上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內化知識。翻轉課堂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大部分學校并不重視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而且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以實現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授課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國內第一個開始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的是重慶市聚奎高校。為了對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現狀有更加全面的認識,筆者選取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數據來源,檢索篇名=“翻轉課堂”或者篇名=“顛倒課堂”或者篇名=“反轉課堂”,時間定為2012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
從文獻數量上來看,2012年有17篇相關文獻,2013年有134篇,2014年增加至1009篇,2015年大幅度增加至3380篇,2016年和2017年繼續增加至5904篇和6886篇。從圖中能發現:2012年和2013年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較少,到2015年、2016年文獻數量大幅度增加,2017年增長速度減緩,但研究群體依舊很多。
從研究的學科來看,排名靠前的幾個學科是: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外國語言文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有24939篇文獻。研究排名靠后的學科是:社會學及統計學、汽車工業等,不到300篇。
從研究的領域來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這四個階段的文獻數量分別是1099篇、3859篇、1262 篇、78 篇,所占百分比分別是 17%、61%、20%、2%。由此可見,初等教育因為學生年齡較小,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所以研究較少;中等教育學生年齡合適,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自我控制能力等,比較適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以研究偏多;高等教育相對中等教育來說,研究過少,但是實際上實踐運用也比較多;成人教育與特殊教育因為一些特殊性,研究更少。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實踐案例最多,這就說明初、高校及大學院校教師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相對較多,表明他們逐漸在接受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
從研究的關鍵詞來看,居于前五位的關鍵詞分別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微課、大學英語、教學設計。這可以證明,學者們研究較多的是: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或者翻轉課堂中微課的設計或者翻轉課堂在學科中的應用研究以及教學設計研究等。
為證明本課題的可行性,筆者依舊以中國知網為數據來源,檢索主題=“翻轉課堂”并且主題=“高校體育”并且主題 =“教學設計”,時間不限,檢索到50篇文獻。其中碩士研究最多,占有37篇文獻。既然已有多位學者研究并實踐過,這充分證明翻轉課堂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是切實可行的。研究的文獻數量較少又說明本次研究是具有研究價值的。
大部分體育教師上課時會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結合投影的手段,這樣導致以教師為中心,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致使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學生的興趣。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都不高,這門課程就很難進行下去。
以上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三個問題都導致教師教學熱情不高,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習態度不端正。教師與學生都沒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一門課程,那更難讓學校、家長重視這門學科,更難去改進這門學科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特點是實踐性。體育課程是一門要求動手操作能力強的課程。高校體育要求學會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正確、快速搜索信息、如何從網上下載文件、如何操作各種軟件等等。動手實踐也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真正在實踐高校會知識、學習技能,學會理論與實踐結合。第二個特點是基礎性。高校體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體育,為其在信息化社會中生活、學習打下基礎。
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模式單一。本來因為學校不重視體育課程致使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又因為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更加導致學生對體育這一年輕學科缺乏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嘗試采用不同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學習。而翻轉課堂正好就是一種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全新教學模式。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了互換。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基本采用講授法,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上教師不在以教授為主,而是以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為主,大部分時間讓學生交流、探討、完成作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人”,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也適當對困難知識點進行講解。
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學手段有了很大變化: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以往的高校體育課中,基本使用投影的教學手段,課下學生很難再次聽到教師課上的講解。學生遇到問題只能課下咨詢教師,時間短,不利于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教學視頻、PPT等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觀看,遇到問題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有助于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若是基礎較差、學習進度慢的學生,還可以反復地觀看教學視頻,縮短其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發生了互換。在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基本都是課上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傳授,課下學生自己做練習、強化,進行知識內化。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前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自主地學習體育知識點。課上教師針對學生課前學習遇到的問題進行適當講解、強調,主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務,制作作品,進行知識的內化。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專業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利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問題”、“線性代數”等課程中運用了翻轉課堂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他指出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的線性流程。在課前,學生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練習,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在課中,注重學生知識內化,課堂一開始通過少量測評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問題,從而內化知識,最終總結反饋。
清華大學學者鐘曉流提出的模型是在他接觸到太極學堂時,將翻轉課堂的理論、太極思想、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相互融合構建出一個太極環式的翻轉課堂模型。本模型共分為四個階段,其要點是以問題為中心,課上課下銜接,教學兩儀互動,四個階段遞進。
上面模型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模型,但是他們各自都有利弊。Robert Talbert線性模型揭示了實施翻轉課堂的主要階段,描述地簡單明了、清晰易懂,但是它僅適合于操作性課程的教學,不適用于文科學科。鐘曉流太極環式翻轉課堂模型體現了“教”與“學”雙邊互動過程,但是沒有具體的實施步驟,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
上一階段中,教師已經總結歸納大部分學生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應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集中講解相應的知識點,強調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突破疑難,使學生對知識點更加深刻。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課前學習后遇到的真實問題,課上講解能與學生有更好的互動,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面對少數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個別化指導。
解決學生疑難后,教師根據所學的內容創設情境。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進行積極地自主探索,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這一階段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有與組員相互討論、交流的時間。這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資源共享的意識。針對所需成果的完成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若一個人完成成果比較困難,每一組可合作完成一個成果;若一個人完成成果較為容易,讓小組組員探討后,每個人制作出一個成果,再在組內互相交流、分享意見。在小組合作中,若有因基礎較差進度很慢,跟不上組員的學生,教師應適當進行個別化指導。在成果完成后,每個小組要在全班展示自己組的成果,接著進行評價反思,評價包括自己組評價、其他組評價和教師評價,根據評價意見完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