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武李繼軍(.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昆明市第十四中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主要內容之一,是民族體育文化長期發展的產物,民族傳統體育內容豐富,其中的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內涵,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如何根據云南的地域優勢和民族特色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云南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結合現代的教育理念,探討云南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隨著云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人們的的業余時間也越來越多,關注健康、珍愛生命成人們關注的問題,全民健身運動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根據人民群眾對體育運動的實際需求,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鍛煉方式簡單、健身效果顯著、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通過改造進行推廣,轉化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彌補了云南地區體育運動場館和器材不足、滿足了廣大群眾對體育個性化需求。因此,從全民健身活動的實際出發,通過積極挖掘、整理、創新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積極作用,運用地域優勢,因陋就簡的開展群眾性體育鍛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升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知名度,加強當地人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全民健身活動推進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傳承。
云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來源廣、內容豐富、兼有現代競技體育的特點和獨特民族文化內涵,彌補了競技體育的不足,符合現代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學校教育是傳承和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使民族傳統體育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一些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經過改良后已經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演變為課外活動形式,如秋千、民族健身操、射弩、板鞋、陀螺、高腳競速等傳統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進一步挖掘、整理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深刻內涵,納入當地高校的校本課程內容,編寫適合民族地區高校實際需求的體育校本課程。通過這種方式,既解決了地方高校體育經費不足、體育設施短缺的問題,同時也使云南民族傳統體育得以弘揚和發展,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推動了云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積極探索和培育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化途徑是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經濟大潮中發揚光大的必由之路。云南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產業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充分挖掘傳統體育的文化價值,通過傳媒、旅游、競技、體育文化產品等方面探索其產業化發展路徑,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旅游業的發展,可以運用民族傳統體育優勢,開拓民族傳統體育鄉村旅游業市場,大力發展鄉村民族傳統體育鄉村旅游業,有效運用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建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旅游精品路線,創建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品牌項目,使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成為推動云南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承傳。
近年來,素質教育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強身健體、鍛煉意志、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增強集體觀念、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宗教、傳統節慶、婚俗和 喪葬等活動中演變而來,集健身、娛樂、審美和教育等特征為一體,與現代競技體育有很多互通之處,具有特天獨厚的民族文化優勢,彌補了競技體育的缺陷,具備校本課程的基本特征,通過民族傳統體育中濃郁的鄉土習俗和民族精神滿足學校對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需求,符合學生的多元化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人類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是少數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和民族精神的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的開設對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不斷介入,使民族傳統體育面臨著新挑戰,高校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傳承傳統體育文化,對下一代進行“濡化”教育,通過運用和推廣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體育課程主要以以體操、田徑、籃球等競技運動項目為主,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手段固定不變,使很多喜歡體育的學生卻不喜歡體育課,感到體育課枯燥乏味。云南民族傳統體育以其獨特的文化特征和功能的多樣性符合學校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新教育理念,是體育課程內容的延展和資源的補充。校本課程的設立是我國課程改革的產物,為高校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契機,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創新和反思,使體育教育具有地方特點,突出辦學特色。
云南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趣味性、表演性和健身娛樂性等多元文化特征,是少數民族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更是地方課程的重要內容。可以通過傳統的板報、標語等宣傳形式和微信、多媒體等新媒體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深刻內涵和價值功能的展示,使學生感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同感,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機會和學習交流的互動平臺,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營造濃郁的校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氛圍,為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必備的基礎。
體育教師是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教學的主要承擔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他們自身的素質和民族體育文化素養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認知。因此,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學習現代體育理論知識和教育理念,豐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探究如何把內容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 轉化為體育課堂資源,通過校本課程開發激勵制度,激發體育教師主動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通過各種短訓班、校本教師培訓、學術交流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體育教師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的提高,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做好必要的準備。
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挖掘、整理、篩選、改造、創新與整合,構建科學的民族傳統體育教材體系,使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符合當地少數民族的心理需求,把一些具有群眾性、健身性、教育性、娛樂性和競技性的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校本課程教材的內容,使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效性,能夠彰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魅力,豐富高校體育的文化內涵。
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僅僅靠一所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開發優質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既需要支持政策,又需要資金支持,同時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通力協作。加強各大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各盡所長,加強資源共享,加速校本課程的開發進程,突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效應和優勢。結束語:開發云南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從通過學校教育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傳承、通過全民健身運動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運用產業開發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分析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保護,從促進教育改革,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需求、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創新教育模式,突出辦學特色等方面闡述了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采取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重視程度、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構建科學的民族傳統體育教材體系、加強支持力度,實現資源共享等策略探討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開發的有效途徑。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開發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課程內容,創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學效果。讓我們齊心合力,為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