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影



摘 要 新聞傳播作為一個新興發展的交叉性學科,研究范圍廣泛,通過對當前該領域大數據研究現狀分析,能夠對未來學科發展起到一定的啟示意義。本研究將中國知網有關大數據的核心期刊文章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知識圖譜法,借助citespace軟件繪制新聞傳播視域下大數據研究知識圖譜,實現大數據研究的可視化分析。研究表明,當前在新聞傳播領域中,掌握技術的學者較少,要加快對大數據相關技術深入學習,做全媒體型人才。
關鍵詞 大數據;新聞與傳播;Citespace;知識圖譜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19-03
2013年是業內所定義的“大數據元年”,簡單來說,大數據是指數據量龐大,難以使用傳統數據整合軟件進行收集、處理、分析的數據集合。今天,當年的技術熱詞已經變成發展迅速、應用廣泛的時代產物,大數據已不再是高精尖人才的專利,普通人觸手可及,專業領域的學者們也在不斷拓展研究廣度和深度,數據本身也從最初的記錄功能,通過大數據技術匯集,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伴隨著數據技術的發展,新聞傳播學也從起步階段走向成熟,它是研究新聞活動、傳播活動及其他各種信息傳播現象的學科,大數據技術在該學科領域的應用,是一次全新的突破。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研究熱點有哪些?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的相關文獻為數據來源,檢索的時間范圍限定在2013年到2018年,檢索時間是2018年6月,以“篇名=大數據”“關鍵詞=大數據”“學科=新聞與傳媒”“來源類別=CSSCI”為檢索方式,共檢索得到1 291篇,篩選掉會議等非學術論文還有1 280篇。運用知識圖譜法進行研究,采用的數據處理工具為Citespace。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知識圖譜法對所檢索得到的文獻進行研究。采用軟件Citespace對所檢索的文獻進行可視化研究,積極探索大數據領域的研究熱點。
2 新聞傳播視域下大數據研究熱點分析
2.1 關鍵詞圖譜分析
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圖譜的構建與分析。首先,將從中國知網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進行預處理,轉變為軟件可識別格式。其次,在進行圖譜構建時,將時間跨度設置為2013—2018年,Years Per Slice為1年,Node Types選擇Keyword,每個時間切片數據抽取對象為Top50,運行CiteSpace,得到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為了更好的分析所得結果,選取詞頻≧20的高頻關鍵詞,得到關鍵詞詞頻排序表1。
結合表1可以看出,在新聞傳播學科視角下,有關大數據的研究主要圍繞“大數據”“數據新聞”“新媒體”“網絡輿情”“新聞傳播”“新聞生產” “傳統媒體”和“可視化”幾個方面。近年來,傳統媒體在向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大數據技術占據重要位置,數據收集與整理、可視化呈現,都是媒體的工作重點。表1中顯示,網絡輿情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事實也的確如此,大量互聯網自媒體的出現讓輿情肆意發酵,媒體可以借助于大數據技術進行輿論引導。
在對關鍵詞聚類分析后,軟件共運行出8個聚類,每個聚類都代表了新聞傳播視域下大數據的研究熱點,選取關鍵詞作為聚類標簽,結合時間軸進行呈現(圖1)。研究針對軟件運行結果選取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1)數據新聞。該研究熱點的關鍵詞主要有可視化新聞生產和理念創新新聞可視化,數據新聞本身也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隨著傳統媒體的轉型,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新聞領域已不足為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可以發現目前數據新聞的重點也從如何收集、整理數據向數據可視化呈現傾斜,如何將所分析的數據以受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出去已成為當前學術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
2)內容生產。該研究熱點的關鍵詞主要有大數據技術、新聞傳播、電視新聞、廣播電視和新聞采編。大數據技術在內容生產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特別是諸如電視新聞這樣的傳統媒體產物,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是新興技術的加入、舊有技術的不斷創新。
3)新媒體。該研究熱點的關鍵詞主要有大數據、挑戰、電視節目輿論引導、輿情管理路徑、傳播策略、體育新聞和融合發展研究。可以看到,在眾多新聞節目類型中,比較突出的是“體育新聞”,在大數據時代,體育新聞生產有了改變的驅動力。一般說來,體育新聞報道的主要任務,就是向受眾轉播比賽實況和評議解說,特別是當一些國際賽事如足球世界杯、NBA和奧運會等需要呈現時,體育新聞一躍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眾所周知分數是體育賽事的核心,比如一場籃球比賽的最終結果是通過分數決高下,而每位球員本場次的得分、助攻等具體數據,能夠清楚具體的呈現一個球員的本場表現,如果把該球員過往所有比賽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就能對該球員有全面、立體的了解,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這一假設成為現實,也因此,體育新聞成為所有新聞中受歡迎的類型之一。
4)媒體融合。該研究熱點的關鍵詞有全媒體、互聯網+、長尾效應、智能媒體和融媒體,新媒體行業的飛速發展,大大擠壓傳統媒體生存空間,同時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提議,舊有媒體開始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可以看到,2014年底就已經出現了有關全媒體的研究,直到2017開始出現融媒體的相關內容,從全媒體到融媒體的發展,是一種從“介質品種完全、記者裝備齊全”到“介質相融、記者互通”的轉變,數據新聞更是媒體融合逐步探索發展過程的體現。
2.2 著者分析
通過分析作者發文情況可以了解某個領域中作者群的成熟度。軟件運行,得到著者共現知識圖譜,為了更清晰地分析運行結果,選取發文數量≧3的著者,得到著者發文數量排序表2。
由表2可以看到,在新聞傳播領域中,走在研究大數據前端的是喻國明、夏一雪、陳雪奇和丁曉蔚四位學者;但從發文數量可以看出,在該方面的研究,國內仍處在發展的平緩階段,研究較為松散,學者間的合作非常少,對于該領域大數據的研究還僅僅處在技術支持和精準投放的層面。學界應當鼓勵、支持優秀的學者互通有無,共同推動研究的
行進。
2.3 文獻來源機構分析
通過了解文獻來源機構,可以看到在該領域各高校、機構的研究重點。軟件運行,得到機構共現知識圖譜,如圖2所示。
結合圖2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和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排在機構發文數量的前三名,同時較多高校的機構之間存在合作發文現象,這充分證明,高校學者仍是研究新聞傳播領域大數據內容的中流砥柱,是社會輿論把控的后備力量,但社會實踐研究的缺乏,也使得研究存在可行性的質疑,理論當從實踐中來,實踐也當到理論中去。
3 研究結論
研究從檢索到的文獻關鍵詞詞頻與共現、著者來源、文獻來源機構等方面對中國知網中新聞與傳媒學科從2013年到2018年有關大數據的論文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對目前國內大數據研究熱點進行梳理。從數據結果可以看出作為大數據核心技術的“數據挖掘”并非當前的研究熱點內容,這從側面說明,當前在新聞傳播領域中,掌握技術的學者較少,要想加快對數據新聞的研究和應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從業者,要“棄筆從戎”,對大數據相關技術深入學習,做全媒體型人才。學者們近年的內容,也從研究傳統媒體融合轉型到關注信息安全,學界已經逐漸從技術浪潮中走出來,進行數據熱下的冷思考。新聞傳播領域的大數據研究尚在發展探索的初步階段,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何曉萍,黃龍.大數據領域演進路徑、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情報,2015(3504):46-51.
[2]路晶.大數據可視分析研究綜述[J].科技展望,2015(2516):20.
[3]趙建保,黃曉斌.基于Citespace的大數據研究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10):54-57,95.
[4]姜俊鋒,丁香乾,侯瑞春,等.基于CitespaceⅢ的大數據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6(4402):291-295,299.
[5]王富祥.基于知識圖譜的大數據研究可視化分析[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01):56-62.
[6]劉毅.近20年我國輿論學研究進展的知識圖譜分析——基于CSSCI數據庫(1994-2013)[J].情報雜志,2015,34(5):169-173,184.
作者簡介:陶 影,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國際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