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貞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語文教師不能因循守舊,應當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張揚學生的個性,以生活為源泉,以觀察為渠道,強調體驗,自由表達,張揚個性,說真話,吐真情。
關鍵詞:因材施教;自我評價;個性作文
長期以來,學生因為不善于寫真話抒真情,導致作文教學陷入尷尬的局面。如今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見了貓”,還有不少學生對作文“敬而遠之”。如何才能解決作文教學的難題,充分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寫作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呢?我認為作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源泉,以觀察為渠道,強調體驗,自由表達,張揚個性,說真話,吐真情。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習作的濃厚興趣和愛好,就能滿腔熱情地投入習作的訓練。因此在習作教學的全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調動并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望,根據學生需要和習作目的,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創設或捕捉為學生所理解的具體生活場景,使學生產生親近感覺,激發情感的漣漪而樂于動筆,寫出有生活氣息的、有鮮明個性的文章。如我在指導學生描寫一種植物的習作課上,習作之前我沒有過多的提示要求,而是創設了一個寬松的情境。老師點染情境:我特別想養幾盆花,可老師對花一竅不通,請你們課后仔細鉆研,認真觀察一下,能幫助老師推薦一種花草嗎?最好能說明它的樣子,生活習性,種養辦法等。能幫助老師做事該是多么的高興??!孩子在課下查資料、問家長、去花卉園等,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情境。結果這節習作課上得很成功。
二、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厚積才能薄發。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注重作文的積累也是我們作文教學應十分重視的。首先應重視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時無事可寫,是因為不注意積累。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充滿新奇的事物。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美麗風光,花草樹木變換著不同的色彩,鳥獸蟲魚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說一說、繪一繪、寫一寫,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還積累了作文素材。上下學路上、周末假日,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耳朵、腦子去發現,去感受,大街上的人有忙碌的、有悠閑的,有粗魯的、有文明的;商場里的營業員有熱情的、有冷落的,他們看到的事物有美的,也有丑惡的,這些都可以寫下來。由于貼近生活,有更多的切身體會和感悟,寫起來有話可說,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校園生活更是學生熟悉的,有他們開心的事,有煩惱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這些都應成為寫作的豐富素材,只要我們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家庭到社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隨時隨地留心生活中的小事,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及時記下來。
文章是語言的藝術,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積累素材,還要指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應指導學生在課內積累,了解體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并引導學生分門別類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優美片斷背下來或記在積累本上。其次抓住課外閱讀積累,根據年齡提出不同的積累,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佳句等。久而久之,這些語言便可加工、改造、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作文時信手拈來,意到筆到,再加上自己獨特的感受,一篇精彩的個性化作文就會誕生。
三、走進生活空間,放飛學生靈性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蘊涵著無窮的寫作資源。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開發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走進生活,使學生具體真切地感受,給學生思想一片飛翔的天空,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寫生活。絢麗多彩的大自然和生活,最能撥動學生敏感的心弦,讓其形成最佳心理驅動,從而讓大自然的芳香、色彩匯成豐富生動的語匯在學生中流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想辦法為學生創造一切體驗生活的機會,尋求各種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投身到社會大潮流中,主動去感受和體驗時代的脈搏。通過親自參加社會實踐而豐富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天空下,才華盡顯,個性張揚,自由地展開寫作之翼,寫出色彩紛呈的好文章。
四、實施開放教學,張揚學生個性
作文應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新課程強調個人的鑒賞感悟和學生富有個性的個人體驗、感情和想象,以及這種個性化感受、見解和啟示的發表、交流和分享。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去審視、關愛、肯定學生個性化的作文,讓學生獲得心靈的解放,從而放飛思緒,大膽行文。為追求學生獨特的表達,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作文教學要全程開放。在文題上,倡導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在個性各異的題目下,學生各顯其能;在語言上,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有個性化的表達,或平鋪直敘,或濃墨重彩,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或峰回路轉曲徑通幽;在形式上,鼓勵學生不拘一格,自由創造,自由表達。從而放飛學生靈性,張揚學生個性。“一樹花萬首詩”對于同一文題,由于學生選取的角度不同,著眼點不同,寫出文章也就異彩紛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表達,展示自我,寫出獨具個性有血有肉的文章。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不斷豐富作文的教學形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那么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再也不會為“無米之炊”而咬筆頭了,寫出來的習作也就有了真情實感。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改進,就一定能夠真正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