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桂林理工大學 南寧分校,南寧 530001)
《機械制圖》作為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繪制和閱讀機械工程圖樣能力等的重要任務。[1]傳統(tǒng)《機械制圖》教學由于資源的限制,對于學生空間立體感的培養(yǎng)缺乏實質性的引導。針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以及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將信息化教學充分運用到《機械制圖》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線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的充分融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精心準備可以有效實施的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更好地完成《機械制圖》知識的學習。
《機械制圖》的課程既有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職業(yè)學校受學生生源基礎、辦學條件、教學資源及先進教學輔助條件的限制,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很好,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在學習該課程時,很容易從開始的入門難到日后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對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
教師的教學方法普遍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聽后練、練后教師講”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填鴨式灌輸較多,啟發(fā)式引導較少。信息化教學手段還很少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應用。多數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傳統(tǒng)的三角板、粉筆、掛圖、模型等進行傳統(tǒng)教學,課堂容量小,學生空間思維啟迪手段單一。
傳統(tǒng)《機械制圖》教學,教師在黑板上用圓規(guī)、三角板繪制大量的圖形,且理論知識點講解都耗時較長,導致一節(jié)課里內容無法充實,理論學習占大部分時間,使得學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練習與實踐的拓展。課堂教與學的效率不高,被動地教與學。
基于以上傳統(tǒng)《機械制圖》教學中的不足,以《機械制圖》中組合體的尺寸標注這一節(jié)為例,將信息化教學充分運用到教學當中,合理設計本次課程,旨在探討如何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機械制圖教學的實效性。
本著“做中學,學中做”,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理念組織教學。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學生查閱平臺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借助凌波課堂教學軟件實現課堂信息化溝通,提高教學效率,營造自主學習、相互交流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校現有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采用直觀演示、任務驅動、合作探究、講練評等教學方法,用信息技術構建課前、課中、課后三維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用信息技術傳播教學內容,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活動。
整個教學設計采用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段式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圖一 教學設計流程
2.3.1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微視頻、PPT文檔以及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并利用QQ群和網絡教學平臺發(fā)布預習通知。讓學生登陸觀看,自主預習所學內容。以組合體尺寸標注為例,學生觀看ppt、微課程等教學資源,進一步理解尺寸標注的方法和步驟,并完成課前預習及課前作業(yè),將自己學習心得和疑難點問題上傳至討論區(qū),進行課前討論。課前預習情況可以使老師提前了解到學生對組合體尺寸注法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具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還可以按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組,利用分組、學習、討論等方法進行課程的安排,充分考慮每位同學的情況,從而實現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可以達到簡化教學過程的目的,這樣教師充分講解疑惑點,簡單點即可線上學習,實現課堂效率的最佳化,并讓學生主動學習,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3.2 課中導學
(1)教師點撥
教授新的知識前,教師通過提出課前預習內容(組合體尺寸標注)相關問題,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回憶前預習內容,回答問題。力求在解決學生問題中來提升學生對組合體尺寸標注的學習。接下來教師利用 eDrawings電子圖紙展示支座模型,播放支座拆分視頻,進行組合體尺寸標注知識的針對性點撥。
(2)任務驅動
通過任務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拓寬學生思路,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教師充分利用計算機教室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優(yōu)勢,利用凌波課堂教學軟件下發(fā)此節(jié)課的任務與相關教學資料。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使學生及時有效地接收信息,知曉任務,以完成任務為導向,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當中。
(3)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使小組成員之間積極地互相探討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鼓勵、辯論等手段互相合作,從而有效地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并提高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本次課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形體分析法進行形體分析,快速地對所標注尺寸的零件進行了解。并共同探討分析,定形尺寸、定位尺寸的標注,以及基準的選擇,為使尺寸標注能順利進展,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真誠有效地溝通,小組成員通過這種合作發(fā)展了有效的社會交往能力。
經過小組的討論,支座的標注已初步完成,接下來需要學生們利用 CAD繪圖軟件進行支座的尺寸標注(CAD尺寸標注已錄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進行學習)。CAD 繪圖軟件的利用為后期軟件的學習埋下伏筆,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標注尺寸后,學生截屏形成圖片的形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討論區(qū),實現多人同步討論;大家共同分享成果,互相討論心得,取長補短。
最后教師利用凌波課堂教學軟件下發(fā)由 Pro/Engineer 繪制并標有尺寸的支座三維立體模型,引導學生對所標注尺寸進行檢驗。此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建立空間立體感,更直觀地讓學生觀看并體會每個尺寸的標注情況。三維軟件的應用是傳統(tǒng)機械制圖的有力補充。針對機械制圖教學發(fā)展需求的不斷提高,將三維軟件引入到機械制圖教學中可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使復雜的零件模型變得立體、生動,對零件各個部分結構能夠直觀、清楚地認識,從而攻克《機械制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4)教學評價
課前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前的學生學習情況評價,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使課前評價結果更直觀。課中的教學評價需要小組協(xié)作完成任務后進行多方位的評價,利用任務質量評價表進行自評、組內互評。教師進行標準化點評、錯誤點點評、團隊協(xié)作等的點評。多元化的評價促進教與學,起到激勵作用,學生也能夠在學習中有清晰的自我認知,改進學習方法。
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課后拓展學習,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上傳相關行業(yè)熱點,學生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學習,幫助學生開展自主訓練,鞏固課堂所學,同時擴大知識面;并請相關專家指導,答疑解惑,從而使學生更高效地擴展自己專業(yè)領域的知識面。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tài)快速發(fā)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其中網絡直播教育也逐步地發(fā)展起來,學生們往往對這些新鮮事物感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網絡和手機的依賴,課后利用直播多種視頻交互方式,幫助提升學習效果,增強教學趣味。借助網絡直播彈幕功能與同學們在直播間敞開心扉、拉近距離、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使同學們身在其中,自得其樂。
通過此次信息化教學應用到《機械制圖》課堂的教學實踐,使學生對學習更加主動,克服了傳統(tǒng)方式的不足,學習效率比之前也大為提高。學生這一教學的被動體轉化為主體,更有利于知識的多形式的傳播。但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并不是量的累積,而是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結合學校現有信息化環(huán)境恰當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使用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想辦法完善自己的課程,上好《機械制圖》這一門課。
[1]馬彬彬,趙安.淺論《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3(3).
[2]陳加友. 提高職校機械制圖教學策略探究[J]. 思考·探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