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惠芬(江蘇省常州市虹景小學 江蘇 常州 213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推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應當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體育鍛煉的方法,讓不同個性、不同愛好和不同的成長階段的學生受到適應的體育教育,本文重點研究了當前體育教學中如何利用動態分層的策略進行體育教學改善,突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性和客體性,有效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優化小學生的體育教學質量。
體育學科是一門鍛煉身體協調能力的學科,小學生的成長出于生長發育的階段,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要求教學目標整齊劃一,缺乏層次感,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區別化地選擇教學方法,帶著針對性地目標區別教學手段,綜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表現,實現體育教學的最大化。
采用動態分層的教學策略,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能力確定可以實現的體育目標,最大程度地彌補傳統體育教學方法中的不足,以學生為中心,使得不同身體素質、基礎技能的學生感受不同的體育運動的樂趣,最大限度幾地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最終實現整體教學目標的提升。
動態分層的教學目標以差異化的動態分層教學實施為依據,從一個較為靈活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一個更為主動的角度出發鍛煉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對體能較強的學生創造機會鍛煉自我的身體素質,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以及參與熱情。在動態分層教學措施實施的時候,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生當前身體鍛煉中不喜歡運動和運動困難的問題,把握學生的基本特質以及心理特征,精細化地設計體育教學中的不同環節,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讓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進行體育鍛煉,從試探學習到探索學習,充分給予小學生自主的空間,對體育運動不斷探索和創新,使其養成良好、獨立的運動習慣。
在體育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進行區分,調查學生的個性特征、身體素質以及不同的學習能力,將不同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小組,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詳細地了解和分析,使得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對各個層次的內容進行仔細地了解和分析,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學習方法的設計,讓不同學生深入理解體育活動、參與體育活動,在各個層次進行分層目標的確認,學生在適合的小組內實現體能鍛煉的目標,奠定學生達成體育活動學習的總目標基石,教師在體育活動中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實時調整學生的鍛煉情況以及接受程度,適時調整體育教學方案。
在體育課程上設置可達成的目標,適當地分解目標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指明體育鍛煉的方向,制定分層的目標適時調整,使得小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努力達成體育目標,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和成就,對于體能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助于其樹立體育鍛煉的自信心。例如:針對體能素質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制定相對較低的目標從基本的體育鍛煉的動作上來引導小學生參與活動,在細節動作的處理上給小學生更具針對性地指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地體現,針對自我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來提高學生的素質要求,將所學的體育技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身體鍛煉活動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喝集體榮譽感,這樣的分層層教學鍛煉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輔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體育技能的學習,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分別把握強、中、弱學生的主動性,讓其在體育運動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逐個實現分層目標,達成整體性的教學目標。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認知角度和實踐角度分別強化小學生,在體育活動設計的時候要從多個角度著手,使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來優化教學分層教育,突出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地位,讓小學生發現體育鍛煉活動的樂趣。例如:在體育活動分層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競爭性地評價方式來激發小學生參與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在籃球活動中,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中等生,對基礎較弱的學生采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引導方式,對學生的優勢進行觀察和表揚,讓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愿意參與其中,基于小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體育課程的結構改善,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各個層次的教學環節,對教學模式進行分層優化,分層指導,對學生體育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一對一指導,輔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確立一個整體目標,將一個又一個的細化目標實現,使得小學生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通過目標的實現來豐富自己的自信心。
體育課程的總體目標是符合學生長遠發展目標的,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體育課程上實施動態分層的教學措施教師容易忽略整體的學習目標,使得學生在小組內達成目標之后便自滿自足,教師為了規避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深入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這樣才能夠綜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來追求體育課程教學的共性關系,以此來保障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體育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把握自己體育鍛煉的方向,充分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教師在實施動態分層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各項身體情況、個性特征和習慣差異,充分了解學生在各個層面展現出的特點和要求,進而在之后的體育活動方案的時候就科學地進行學生分層,掌握教學情況的劃分,為學生接下來參與不同階段體育活動和學習奠定基礎。
體育課程上可以進行的體育活動是固定的,體育活動的類型有限,小學生可以從中掌握的運動技巧也是有限的,基于小學生的成長階段和身體素質,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無法為學生組織競技性較強的科目,為了符合小學生的身體鍛煉和成長的需求,教師在體育課程上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個性特點發展而不斷變化,與學生的身體基礎素質和動腦能力結合在一起。因此,教師在分層設計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所有的動態分層的安排要以整體的體育教學目標為基礎,采用多元化的分層策略,而不僅僅是依賴學生體育成績的優劣來劃分體育學習的小組,單一的分層標準只會讓學生失去對體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缺乏自信心,體會不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其次,在動態分層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讓學生找到學習和進步的空間,使得小學生明白自己在體育課程中可以學習到的內容,找到自己體育鍛煉的意義,進而產生真正地體育鍛煉的自主性。最后,教師在動態分層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注重班級整體性的參與,使得小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的學習方式,讓小學生在體育課堂為自己設計階段性的目標,目標互相銜接,確保學生的整體性和延續性發展,為其將來的發展和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體育課堂上以小學生為中心,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內容進行理解和實施,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劃分不同的層次,讓教與學達到和諧統一的最高境界,讓不同的學生在相同的經驗下獲得成功與滿足感,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體育教學不僅要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提高,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讓學生在體育修養的過程中保持自我內心的純凈,獲得內在心性的修養,讓學生在各項體育技術的鍛煉中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其掌握各項運動技巧,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在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中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
教師要在體育分層鍛煉中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運動技巧、身體機能以及心理狀態進行分層,從對學生的了解中進行分層動態教學,在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其中教師要動態分層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體育活動,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前后銜接,使得各節課程之間相互聯系,在小學生的體育學習體制感受教師的專業,受到教師的正確影響,懂得將體育運動技能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循序漸進,逐步抓住體育活動的技巧點,不斷提高自己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體育鍛煉的興趣,為學生創造主動性和激勵的氛圍。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現狀設計一些過渡性和趣味性的輔助練習內容,讓小學生在體育活動內產生一定的心理預期,有助于教師在體育課程內引入全新的體育活動內容名。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觀察學生運動技巧的進步和提升,有規律地進行教學組織,使得小學生在體育課程上展現出最好的精神狀態,全面地參與其中,符合小學年齡階段的熱情和激情。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動態分層的教學措施,給予小學生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空間,讓小學生在體育活動內找到鍛煉的樂趣,基于動態分層措施的實施,讓小學的體育教師了解和認識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有效掌握當前的體育教學現狀,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讓其找到適合自己鍛煉身體的運動,樹立正確體育運動的目標,確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期間,教師觀察學生的運動表現,提高自我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設計能力,確保動態分層教學措施科學實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奠定基礎。